(孔建超)
2022年3月29日,在北京大地之光组委会办公室,大约上午九点半左右有人敲门,打开门一看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太太,她大声问阮主任在吗?我说在,进来吧,我把她领到了阮观荣主任办公室,阮主任向我介绍说,这是我的老同事,高级记者刘振敏主任,你们认识一下。随后,阮观荣主任和刘振敏主任两个老同事相互打过招呼。刘振敏主任说, 阮主任,我是给你送书来了。刘振敏介绍说,这是她写的一本回忆录。此书记录她几十年的工作经历和采访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大事的回忆录。
上图:刘振敏主任向阮观荣主任介绍此书的精彩内容
上图: ——告诉你如何获奖《方寸奖状故事鲜》封面
高级记者刘振敏简介:
刘振敏( Liu Zhenmin ),1937年9月23日出生在河南唐河县,汉族,中共党员。1954年毕业于南阳中学初中,1957年毕业于南阳女中高中,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61年8月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任助理编辑,1963年调到时事政治组,任记者、主任记者、政治法律组组长,时事政治部副主任、高级记者。1996年10月退休。
学新闻、干新闻、爱新闻。1961年,自从跨入广播之门,当上了真正的喉舌,她主要采访我国重大政治外事活动,供电台新闻和专题节目国内外广播。
上图:1983年植树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政记者刘振敏采访邓小平
刘振敏每天奔波于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和钓鱼台,穿梭于党和国家领导人之间。每年的元旦、三八、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植树节、教师节、残疾人日、中秋节、重阳节、元宵节等所有的节假日;著名人士的诞辰、追思会、追悼会;各种纪念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会议,广播电台的三四个时政记者,都要忙个不停。每年每人发稿500篇左右。有些作品刊登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中国广播》、《记者摇篮》、《北京晚报》、《大地》、《新闻爱好者》等报刊、杂志上。在刘振敏的笔端,记录下我国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赵紫阳、胡耀邦、彭真、江泽民、李鹏、李先念、万里、杨尚昆、乔石等的活动。
在刘振敏的笔端,不知出现过多少次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党政军各界人士访华的情景。刘振敏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派出国采访的第一位女时政记者,先后随中国领导人16次出访,访问过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巴西、澳大利亚、日本在内的5大洲40多个国家。正像她的名字那样:“振作精神、敏而好学”,她是广播战线上的全才,自己能采、能写、能录、能播。在业务上,她经常强调要发挥广播优势,能驾驭各种艰难的采访环境。她采播的现场报道在当时的广播界,被专家、学者、听众誉为“如出水芙蓉,清香淳朴,独具魅力”,形成“刘振敏风格”。她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开拓精神,钟爱发独家新闻。
作为一名广播记者,她以女性细腻的视觉观察事物,灵活机敏捕捉现场音响,以亲切、生动、感人的语言,采播出声情 茂的作品。刘振敏采写的《胡耀邦在日本岚山膽仰周总理诗碑》、《邓小平强调中国有权在香港驻军》、《邓颖超骨灰撒江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火热的水利工地上》、《钱学森的三次激动》、《中国领导人植树》、《三峡一议案特写》、《江泽民与残疾人在一起》、《远东第一家》、《少数民族妇女的心声》等40多篇作品在全国性各类好稿评比中获奖。曾获得过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广电部、民政部、林业部、水利部、中国残联、首都女记者协会、中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发的奖状。有些作品被收入到《当代中国广播影视》、《中国女记者》、《女专家小传》、《著名记者经验谈》、《中外新闻采写借鉴集成》和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南昌大学、吉林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教材中。著作有《政治采访内幕》《小人物记大事》上中下卷和《广播大楼文革亲历记》、《方寸奖状故事鲜﹣告诉你如何获奖》,制作《刘振敏现场报道专辑》磁带两盘。
她一辈子在一个单位,只干了一个工种,就是发新闻。
1990年,获广播电视部先进女职工称号,1992年度被评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1992年开始享受政府专家特殊津贴。1996年退休后,积极参加老干部处组织的政治学习、文艺、征文、编辑书刊、办杂志、街道治安志愿者和其他助人为乐的活动。2004年,被评为广电总局老干部局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建党百年大庆,荣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关党委颁发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材料来自《中国电视人物词典》,专家学者的评介)
高级记者阮观荣简介:
年过八旬的高级记者、司局级干部阮观荣,凭着勤勉好学,奋发工作的精神,从湖北省京山县下洋港的石板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京山县城、荆州古都、武汉三镇、首都北京。
阮观荣1957年湖北省荆州农校毕业后,留校当老师,后调荆州行署农业局当干部。在求知欲的驱使下,在湖北省函授学院学习4年(1961-1965年),拿到中文系本科毕业证书。与此同时,在湖北日报、湖北电台发表新闻、通讯、文章等稿件100多篇,成为荆州一支笔,被评为湖北日报的模范通讯员。
1964年他被选调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不久,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湖北记者站当记者。他采写的通讯《江汉平原气象万千》和《敢于破格的棉花姑娘》、《政策落实好,山区面貌新》等作品在中央电台和报刊上发表后,影响很大。采制的反映新中国成就的系列录音报道《长江万里行》,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用30多种语言播出后,受到好评,并作为优秀作品印发广播电视系统。在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节目组组长期间,每年电台、电视台直播的50多场球赛,他总是坐在体育节目主持人宋世雄、孙正平的右边,现场指挥播音、采写、记分等工作。1982年组织上派他到中央党校深造一年以后,提升为中央电台新闻部副主任。1984年,他带领记者到天津市大邱庄调查、采访,向全国推出农村改革致富的典型一大邱庄。这组系列报道,获当年“全国好新闻”特等奖。1987年在中央宣传部广播电视处处长任上,以中央宣传部、广播电视部名义组织中国不发达地区农村广播电视特大型调查。调查报告汇集成《广播电视与农村发展》一书,获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著作奖。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在担任中国记协国内部兼学术部主任期间,策划创立和操办中国新闻奖、范长江新闻奖、韬奋新闻奖。这些奖项已成为中国最有权威、最高层次的新闻奖。
阮观荣多次随新闻团组或带领新闻团组出国采访、考察。1978年12月,他带领中国广播电视采访组到泰国采访第八届亚运会,第一次通过国际卫星把球赛直播现场传回国内。他先后带领新闻团组到朝鲜、韩国、瑞士、日本、美国等国家采访报道。
阮观荣善于把在国内外采访、调查、考察的实际经验上升为理论,发表不少有见地的理论文章和专著。在几十年的新闻生涯中,阮观荣发表论文、讲演稿数百篇,出版专著有:《市场经济与新闻改革》、《广播电视的宏观思考》、《现场短新闻》、《广播电视与农村发展》、《怎样争获新闻奖》、《新闻评奖的理论与实践》等。他担任主编的《中国新闻奖作品选》、《现场短新闻荟萃》、《中国大地之光获奖作品选》等著作达三十多部。
阮观荣发起、组织“京山——北京乡亲联谊会,并担任会长二十一年(1991-2012年)。为北京的京山乡亲关心和支持家乡的建设起了桥梁作用,为北京的京山乡亲加强联系、相互帮助起了纽带作用。现在阮观荣是联谊会的名誉会长。
如今,身体健康,精力尚好的阮观荣,以中华大地之光征文评选组委会主任的责任感,继续为我国的新闻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尽心尽力。
(2020年4月 北京)
上图:阮观荣(左)与刘振敏主任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合影留念
上图:左起阮观荣主任、孔建超、刘振敏主任
上图:阮观荣主任、唐小勇、刘振敏主任
上图:高级记者刘振敏主任与孔建超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合影留念
编辑:孔建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