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
刘泳美
校门外住着一位老伯。
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当了个不小的官,二儿子经商发了一笔不小的财,都在市区工作或生活得很好。唯有第三个儿子,用我们当地话说像大地瓜一样,不但没有读什么书,人也过于老实厚道,甚至还有些木讷。
于是,每当与老伯聊天时,我们大多只提他当官和经商的那两个儿子,从来不敢轻易提起他这个在家种田的儿子。可是,老伯自己却常在我们面前夸他这第三个儿子懂事、有孝心,几乎只字不提另外两个大儿子。
这令我们感到很纳闷。
老伯说,我知道你们不太敢提起我这第三个儿子,是因为他只会种田,没有地位,也不太会赚钱。然而,我现在年纪这么大了,只能呆在乡下,在城市里我呆不习惯。乡下什么都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方便;也不要太讲究卫生,我想吐痰就可以吐痰,更不要担心像报纸上说的某个老人,因为一时糊涂找不到回家的路只好拨打110。俗话说,养儿防老,要是没有这第三个儿子,病了没人照顾,甚至死在床上也没人知道。所以,我认为,儿子有用与无用,不是用智商的高低,更不是金钱和地位可以来衡量的。

这令我想到庄子讲过的一则小故事:
有个叫匠石的木匠带着徒弟到齐国去,看见一座土地庙旁边有一棵高大无比的栎树。他的弟子非常惊异,纷纷跑过去观看,匠石却视而不见继续走路。弟子追上前来好奇地问师傅,我们生平从未见过这么高大华美的树,师傅怎么看都不看就走了呢?他说,这棵树没什么用。

这天晚上,木匠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怎么能说我没有用呢?你想想看,那些所谓有用的橘树、梨树和柚树,在果实成熟时,就会被人拉扯攀折,树很快就会死掉。一切有用的东西无不如此。我这一生,从小树做起,就努力做到毫无用处,多次犯险,差一点就死于你这类木匠之手。你眼中的无用,对我来说,正是大用。假如我像你说的那样有用,岂不早就被砍了吗?
是啊,有用与无用其实总是相对的,就看你用怎样的眼光去看待,不管是自己、别人,还是身边的事物。生活中,不少人感叹自己无用,自己的孩子无用,甚至,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也总是比别人差。这种想法实在没有必要。
其实,诚如李白所言,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一颗桃核,我们看来无用,王叔远却可以将它刻成核舟;一根树桩,我们看来无用,手工艺人却可以将它做成根雕。
要将无用变成有用,其实也很简单,只要你能换一个想法,换一把利器,换一种眼光,换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