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向东 三毛
编者按:9月30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独家报道少年英雄李德官的故事。
56年前,13岁的李德官奋不顾身跳入湍急的河流中,勇救落水儿童光荣牺牲。他用自己朴素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少年英雄的魅力。用短暂的人生,谱写了一曲见义勇为的颂歌。 用鲜血浇灌理想,用生命捍卫信仰,构筑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鲜花的魅力让大地精彩,英雄的事迹让人们感动。李德官舍己救人的壮举,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扬,并追授他为“模范少先队员”称号!
致敬!少年英雄!
01.
2021年9月28日,孝感市烈士陵园。
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手捧一束鲜花,慢慢地走向墓地,停在一块少年英雄李德官的墓碑前。他将鲜花放在墓碑前,深深三鞠躬。随后,他慢慢蹲了下去,用手轻轻抚摸着“少年英雄李德官”七个大字,泪水止不住地直往下掉。
(李向东到烈士陵园看望二哥李德官。)
位男子名叫李向东,是“少年英雄”李德官的四弟。他的二哥李德官13岁那年,因救落水阶级兄弟光荣牺牲。
李向东拿出毛巾,小心翼翼地擦着墓碑上的灰尘。夕阳透过葱郁的松柏,照耀在石碑上,“少年英雄李德官之墓”的几个黄色碑文闪闪发光。
李向东悲恸欲绝。他对着墓碑说:“二哥,今天是你55周年的忌日。四弟特意过来看看你,陪你说说话。你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们,我为有这样的哥哥感到骄傲!”
02.
1954年,李德官出生在孝感县城关镇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李家兄妹七人,他排行老四,上有两姐一哥,下有三个弟弟。父亲李炳林是食品工人,母亲涂云清是家属工,一大家子人靠着父母微薄的工资生活。虽说日子很苦,但其乐融融。
李炳林夫妇虽没什么文化,但对子女们的管教却十分严格。他们经常告诫子女,做人要忠厚、善良,做事要吃苦、耐劳。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李德官从小就尊敬长辈和老师,乐于助人,与街坊四邻相处融洽。
1961年9月,李德官进入工农兵小学读书。他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是班上的“三好学生”。有时,同学忘了带铅笔,他便将自己的一支新铅笔送给同学写作业,而他却用一根小树枝绑着铅笔头写字。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李德官六、七岁时,就学会了洗衣、做饭。每天放学回家,他就主动帮忙做家务。到了暑假,他就带着三弟李云官、四弟李向东一起去卖冰棍,赚取学费钱。他自制了一个小布袋包,将平时积攒的钱都存在布袋包里。
一向节俭的他,从不乱花一分钱。可同学们一旦有困难,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将钱拿出来,给同学买作业本和橡皮头。他还经常到孤寡老人家中,帮忙做卫生、抬水、捡柴火。大家都夸他是个“好孩子”“活雷锋”。
李德官小小的年纪,天生就有一副侠义心肠。他特别崇拜英雄,喜欢看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故事,并立志将来也要做英雄。
03.
1966年9月28日上午11时左右,李德官带着李云官、李向东推着自制的小板车,到东门渠道里洗长杆白菜。刚洗了一半,突然听到有人在喊:“救命呀!有小孩掉进渠道里了!”
他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朝出事方向飞奔而去。老远,就看见一个小孩在湍急的漩涡中一沉一浮,拼命地挣扎着。他边跑边说:“三弟、四弟,你们快去喊人来帮忙。”
两个弟弟放心不下二哥,便尾追二哥奔跑着。好不容易追上二哥,兄弟俩喘着粗气央求他说:“还是等大人来救吧!”李云官的话还没说完,二哥已纵身跳入汹涌的水中……
此时,渠道边有几个妇女正在洗衣服,她们看到李德官下水救人时,吓得惊惶失措。这时,从堤下走来两个男子,几个妇女拦着他们说:“有个小孩掉到水里去了,你们快去帮忙救人。”
正当二人准备去救人时,忽然听到几个妇女在七嘴八舌地议论:“这个渠道有好几米深。”“以前抗旱时,上游的水放急了,流到这儿就会形成漩涡,还淹死过大人。”两个男子觉得很危险,就望而却步。
再说,李德官不一会儿就游到了孩子身边,托住孩子往渠道上推。闻讯赶来的大人站在渠道边,伸手去抓李德官和小孩的手,但由于他们身个儿不高,堤上的人抓了两下也没有抓住。
时间稍纵即逝。由于水急,李德官和小孩被急浪推到了闸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德官使出全身力气,将小孩猛劲地推出涵管,过了涵洞,小孩得救了,可他却卡在涵管中间没有出来……
04.
突如其来的打击,让李德官一家沉浸在悲痛中,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李德官的父母几度昏厥,失子之痛让他们一家人肝肠寸断。
辛辛苦苦养育了13年的孩子走了,永远见不到孩子那乖巧的模样了,这种痛苦实在是难以承受。父亲一脸憔悴,母亲总看着某个地方发呆,家里的空气似乎都是凝固的。街道领导和家人在寻找李德官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的存钱小布袋,里面还存放着七八个一分、两分、五分的硬币。
几天后,《孝感报》专题报道了李德官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并配发了一张小布袋子的图片。全国各大媒体纷纷转发了这条新闻,一时间大江南北都知道少年英雄李德官的事迹。
全国各地的人们纷纷给李家寄来了慰问信,不少青少年要认李德官的父母为“干爹、干妈”。被救小孩的家长也提着礼品去李德官家看望,那个小孩见到李德官的父母时,一头跪倒在他们面前,大声喊道:“爸—妈—,我以后就是你们的亲儿子。”
“孩子快起来,哥哥已经走了,我们不希望你有意外。”李德官的父亲泣不成声。
出事那天早上,母亲涂云清给二儿5分钱,让他买冰棍吃。可李德官自己舍不得吃,就在小卖部里买了一块发糕送回家给她吃。这是李德官留给母亲的最后孝心。
“我从来没有当面夸奖过孩子,没想到这成为做母亲最大的遗憾。”为此,涂云清深感自责。
05.
李德官13年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义勇却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心。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几次到他的家中看望慰问,并追认李德官为“模范少先队员”,还将他的骨灰安葬在烈士陵园。
东风县还组织文艺小分队走街穿巷宣传李德官事迹。县教育局举行“见义勇为进学校”宣讲活动,邀请李德官的父母到中小学校给学生作报告30余场次,把见义勇为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中。柯刚说唱的湖北大鼓《少年英雄李德官》,也唱响全城。
李德官舍己救人,给李家增添了光荣。他的精神永远的留在了亲人的记忆里,成为兄弟姊妹的标榜。他的英雄行为也感染和激励着李家人,大家都以他为骄傲和自豪。一家人决定守护好这份荣光,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争当模范。
06.
1961年,大哥李旺官光荣入伍,他们部队是工程兵,专门挖山洞。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大哥始终向弟弟看齐,不怕苦累和风险,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大哥转业后,分到孝感地区机床厂,是厂里的模范人物。
二姐李翠容是孝感合力汽车运输公司工会主席。她做事认真负责,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多次被评选为“先进工作者”。
李云官在孝感军分区修械所工作,他开发的几项军民两用的产品,获军地多项发明创造奖。他任所长后,带领全所职工很好地完成了军分区枪械维修的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1976年8月,李向东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卧龙潭插队落户。他在下乡570余天,没有旷过一次工、请过一天假。就连复习参加高考,都没有耽误农活。不久,李向东决定参军,保家卫国。他在部队服役20年。退伍后,回到孝感市供电公司工作23年,是单位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纪检干部”。
先辈的英雄事迹,也激励着李家后人。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和航向灯。现在侄子辈5人,都是单位中层骨干,其中3人是共产党员。孙子辈的学习都很努力,他们决定把青春和智慧全部奉献给祖国。
少年英雄李德官救落水儿童的事情虽然过去了56年,但他见义勇为的故事依旧在当地广为流传。一个平凡的伟大的灵魂,一名质朴的少年英雄,为了一个陌生人,在涛天巨浪中展现了“侠义大者”的英雄气概!用凡人善举和高尚情怀,展现了新时代社会正能量,用生命诠释了“孝感好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