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无所不有,无所不包。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家有家道,万物皆有道。
《周易》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族走向兴旺的起点必是家道文化的躬行实践。
“家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启蒙教育的三字经、弟子规,到孝经、论语、礼记、道德经、周易等,都对“家道文化”的内涵进行多方位的论述,比如《孝经》中的“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礼记》中的“父子笃,兄弟睦、夫妻和、家之肥也”……

人们普遍期望的“家和万事兴”,仔细想来就是“家道文化”的传承,家庭的幸福离不开家道文化,家族的兴旺发达更离不开家道文化!
家庭角色不同,有不同讲究之道。
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古人云:“阴阳和而后雨泽降,夫妇和而后家道成。”所以,夫妻和睦,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万事互相理解,就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
不仅如此,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才是长久之道。
老人是一家的天德星,以德为根。
老人如何使一家兴旺呢?就是要多行善事,广积阴德。
知足常乐,扬家风,赞祖德,教育子孙懂得知恩、感恩、报恩。不说是非,默默地承载一切,包容一切。
家里有问题,首先是老人行为有漏洞了。一是不守本分,二是过分。所以,一家是否发达,子孙是否兴旺,与堂上老人有无善根福德直接有关。老人有德,子孙兴旺;老人缺德,一家灾殃,香火衰败。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质为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幸福的人生,这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16%。所以,小孩子是否健康与母亲关系很大,有无智慧与父亲关系很大,是否福德庄严就看父母是否经常以快乐的爱心去做事做人。
所谓教育方式出了问题,问题往往不是在方式本身,而是在父母身上。《后汉书》有云:“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身教”,永远比“言传”更有高效。

夫妻是一家的天吉星,以爱为根。
男人如山,承接上天之阳刚;女人如水,吸纳大地之灵气。没有山,水便失去其灵性;没有水,山便失却其精魂。
所谓夫妻道,也就是阴阳道,夫义妇顺,互相不克,还能家齐,子孙昌旺。所以,男子要明女人的道,女人要明男人的道,互相理解,家庭才能合乐。
虽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夫妻携手,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夫妻如碗筷,虽然总会磕碰,但相互协作,可成就一顿佳肴;
夫妻如和弦,虽然彼此独立,但相互配合,可创造一段旋律。
古来今往,最微妙的关系就是婆媳关系。
婆媳之间的关系,如果说复杂,它可以复杂到有数种令人舒心或烦恼的关系;如果说简单,它可以简单到就是一种婆媳关系。
所以,说话常提儿媳长处,感激她娘家的教育。儿媳如有过错,婆婆不要指责,先宽容,后在背后教她,千万不可与她吵闹,媳妇自然会感恩、报恩。
当媳妇的,也应该明白没有公婆就没有自已亲爱的丈夫。公婆如同一家之树根,想要枝繁叶茂,花香果甜,定要善待树根,往根上施肥、浇水、松土。
家道文化的总体理念是四句话:以道化人,以道育人;道德传家,培元固本。
家道和规矩的出现,并非代表条框与约束,而是自省过程,圆满的根基。
俗话讲:得道者昌,失道者亡。德不配位,必有祸秧。
总之,一个家族是否兴旺,能否保持优良家风,与家道文化有直接关系。

学习更多国学知识
关注创国学堂
整理:江保友
图片: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