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 泰 随 笔
文/曾平
2015年8月17日至26日,随江西理工大学访问团赴泰国宋卡王子大学(Prince of Songkla University)交流访问。宋卡王子大学位于泰国南部宋卡府的合艾市(HatYai),是泰南部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亦是泰国九所教育研究型大学之一。它共有五个校区。我校与宋卡王子大学的交流始于1993年,至今已有22年的历程了,从早期的文化交流,到如今已发展为全方位的交流,层次从本科互认学分发展到硕士、博士的交流与培养。
我们于8月17日飞曼谷,18日飞宋卡王子大学所在地宋卡府的合艾市(HatYai),我们看到在曼谷、合艾的主要街道路口都悬挂皇后的大幅画像,在重要建筑物门口都搭有皇后画像的纪念神龛。原来8月12日是泰国皇后殿下诗丽吉华诞吉日,举国欢腾,普天同庆,说明泰王室在泰国人民心中是很有威望的。
街道不宽大,但很干净,我在泰这么多天就没擦过皮鞋。汽车的方向盘是在右边的,行车必须走左边。在曼谷看到过出租车,在合艾就没看到了,看到的是一种叫“嘟嘟车”的,在市区内转一下也就20泰铢。不过泰的大巴旅游车设计的非常人性化,乘坐舒适空调又足,较好地适应了该国旅游业的发展。泰国讲究绿色环保,酒店里有的备了一次性用品,有的不备,还是自己带着更妥,特别是拖鞋一定要自带,酒店是没有的。
泰国的暑假是在6、7月份,我们8月去访问,人家是已开学了的。访问过程中遇到双休日,便去了“泰南民俗博物馆”参观,该馆有五万多件展品。有渔船、渔网、鱼篓等展现的是渔民文化;有雕了花的米果印模,可印艾米果、糍粑、月饼等展现的是稻作文化;有梭镖、砍刀、弓箭等展现的是狩猎文化。在此地区的开发初期,肯定是各个族群的人们,带着各自的文化习俗,在一起碰撞、交流、磨合。还有各种模型展现了当地的人民把脉看病、加工草药、下五子棋、弹珠子、滚铁环、婚丧嫁娶等场景,客家文化的脉络明显存在。
第二天,参观了宋卡王子大学后龙山上的一个纪念塔,该塔是为纪念现任国王60大寿所建,毕竟宋卡王子大学是现任国王批准以其父亲的名份命名的,该校的主楼广场前就矗立着老国王的铜像,他备受国人及全校师生的崇敬与爱戴!还有点时间,又去登了“泰山”即泰国的山——合艾公园(HatYai Park)。此公园就是建在一着山峰上,站在山顶可远眺整个合艾市。山顶建有一座佛寺,半山腰处则建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弥勒佛、关公、妈祖等塑像,比较庞大的是一观音坐莲建筑物。我们在街道两边的商店里,每每看到有神龛,供奉的是“财神”,但他们的神龛有个特点,一般有三层,二层摆各种财神,另一层摆泰王室国王或皇后的画像。可见,中国文化在泰国及东南亚一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但也与所在国的文化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泰国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佛寺较多且建的都富丽堂皇。在普吉(Phuket)校区访问时,我们曾到它附近的“查龙寺”参观,该寺始建于1837年,有大小庙宇多座,实是一座宏大的庙宇群。不时有游客来参观,凡是参观者要进入庙宇内部,都必须脱鞋,这一点与我们国内的庙宇管理是很大的不一样吧!人家的建筑物真的是金碧辉煌,窗明几净,地面一尘不染。这里的人们打招呼,一般不是握手,而是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祝福祝福!
泰国的火车慢,车上人也不多,座位打下来就是一个小卧铺,慢行慢欣赏沿途的风景,也是醉了。这是我们访问团的大学生告诉我的。泰国似乎没有高速公路,有国道,且国道宽广,除遇村镇外,平均时速都开在每小时100公里哦,我们从合艾到普吉就是这么走的。从合艾到普吉约行车8 小时,车上放着中文CD碟,也许是司机知道我们是中国客人特意安排的吧。但多数是邓丽君的歌,可见邓丽君在泰国的影响也是蛮大的。
8月20 日,是泰国的“感恩教师节”,这天我们恰好在宋卡王子大学的理学院访问交流,目睹了理学院举办的“感恩教师节”大会。泰国有专门的“教师节”,强调的内涵是老师的内容,而“感恩教师节” 强调的内涵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感恩。这天学生都穿着整齐的校服参会,向老师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并给老师送上花篮等礼物。
在泰也没看到成片的新城区,实际上你也是不可能看到的,人家的土地是私有化的,你敢强拆?行不通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老街老房子蛮多的,电缆线沿电线杆走,象蜘蛛网一样,这有点像我们二、三十年前的样子。
我们是8月17日晨离开赣州赴广州的,农历是甲申月乙丑日,对应我这个生肖“猪”来说是一个“破日”,我略有担心,客家方言叫“讨疙”。从白云国际机场飞曼谷的航班晚点近一个小时,到达曼谷时已是华灯初上。由于航班的晚点,泰方的接机人可能也有点懈怠,近半个小时都没见到人,我戏称没有对上“接头暗号”,马上有同事曰:“天王盖地虎”,我曰:“宝塔镇河妖”的人没出现!后来接上头,我们一行去一家餐厅用晚餐时,已是北京时间21点了(曼谷时间20点)。席间,传来皇宫及四面佛商业中心一带发生强烈大爆炸的消息,时间是在曼谷时间19点钟,已造成27人死亡,80多人受伤。哈哈,幸亏我们到的晚,也正因为我们一行正能量巨大,江西理工的文明之光驱散了暂短的阴霾!
8月26日,从曼谷飞广州。途中行程2小时45 分钟,飞行高度11200米,巡航速度860公里/小时,平安落地广州。回到温暖的理工校园。
(写于2015年9月)
作者简介:曾平,笔名甄屏,男。江西理工大学宣传部原新闻中心编辑,现退休。赣州市作家协会常务理事、赣州客家联谊会理事、赣州市杨筠松古建筑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客家专业委员会会员。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及散文散见于《赣南日报》《今朝》《客家摇篮》等。著有《客乡寻根集》《客家轶闻趣事录》《我们的故事》等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