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泠秋


二老爷
陈平
过去,我们那农村有一种“职业”叫支客,就是谁家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有个主事的在帮忙招呼客人,安排大小事宜,分配工作等, 这份工作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
本家二老爷在村子里既是长辈,又在乡里上班。最重要的是他和蔼可亲,尊老爱幼,没有一点官架子,所以全村男女老少都非常敬重他。村子里不管谁家有事都要请他去帮忙任”支客”。
“支客”首先要知道来的客人和主人家的关系,特别是丧事的时候,安排的席位千万不能弄错。娘家人(我们那农村有句话说叫娘舅为大)和长者要坐主位。
过去我们那的桌子都是用木板拼成的,四周是厚点的木板做框,桌子放的时候桌缝南北放。东西为主席位,北边南边为陪客。如果安排不当就会产生误会引起口角,甚至会激化矛盾,闹得不分而散。
有次前面庄上一个老太太去世了,当时二老爷因工作上走不开,主人家找别人帮忙,结果就是因为老太太的娘家来的客人中有个小孩(老太太的侄子),支客不懂这层关系,认为是小孩子吗,随便安排个座位就行了,结果就把他安排坐在偏位子上。娘家人就不愿意了,说老太太的儿子们瞧不起娘家人。好在二老爷下班即时赶了回来,马上调整了位置。这才将矛盾给化解了。
过去在 我们这边的农村,有一种“叫抢上风”的说法,其实也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如果村上有两家娶媳妇的话,谁家新娘子先进门,谁家就会生男孩。同样嫁女儿也是如此。
上世纪80年代初,深秋里的 一天,村上有两家嫁女儿,巧的是这两家都和二老爷家沾亲。两家都想请二老爷去帮忙。没办法二老爷是忙完这家忙那家,终于婚宴结束了。
可是最关键的难题还在等着二老爷。两家都想让女儿先走出家门,跨上婚车(那时候农村没有小轿车,接亲的都是自行车,在后座上挷上新床单就是婚车了)。一家村东头,一家村西头,两家相距差不多有一百米左右。因此二老爷就想了个办法,他站在两家中间,嘴里含着哨子,手里举了一面小红旗(树枝上扎块红布)此刻二老爷就如同交警在指挥过往的车辆。哨子一响,红旗一挥,两家女儿同时跨脚出门站好,哨子再一响,红旗再一挥,此时只见新娘子们同时上车坐好。接亲的人早已经准备好了,当哨声再一次响起时,此刻两家接亲的人就如同听到冲锋号一样,奋力蹬车都想早点冲出村口,讨个好彩头。
此时,这两场婚礼才终于落下帷幕,由于二老爷的指挥成功,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全村人都称赞二老爷这“支客”做的好。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对农民的政策也越来越完善,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渐渐消失。如今大家已经不太讲究这些了,农村这种风俗也慢慢要淡出人们的生活了。将来“支客”这个职业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慢慢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如今二老爷也已经去世了但是村里人在茶余饭后还经常会提起他,要小辈们做个正直无私的人!
作者简介:
陈平,沭阳人,退休工人。爱好文字,喜欢唱歌和旅行。曾在《宿迁日报》、《宿迁晚报》、《洪城文艺》、《新城文学》等发表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