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风采】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著名作家吴仰生小说集】
人 啊 人
(倾情人间•系列三十八)
你死我活的爱情
(中篇小说)
对于爱情,有的人幸运,一见钟情,便心有所属,万情和顺;有的人,虽不悲不喜,细细品过爱的过往岁月,但最终却流沙轻浅,惆惜孤单后半生。
最可悲的是,即使生活在一起,却同床异梦,貌合神离,揪心着哩!
是啊,是急功近色的爱情太假、太功利,经不住岁月考验;还是我们太儍,或者少不更事,经不住美色与情欲诱惑?
是啊,原来,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个人,会连路人都不如;原来如此关心爱护的两个人,也会彻底地失去联系,更有甚者,相互仇视、相互攻击,远逊陌人。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个体,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学会拿得起,就能放得下。
时间会慢慢沉淀,有些人和事也会在你心底慢慢模糊,时间会让你懂得,你的幸福需要自个儿成全。
感情,会浓,也会变淡,会变异,还会惨淡。即使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也阻止不了它的淡化、它的离去、它的因爱生仇。
然而,你可以删掉一切,却无法删掉那最深的记忆和曾有过的真爱。
我曾经知道这世界从不乏真爱与大情,但它们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越是真挚越是应从大苦大难甚至是绝望中磨砺出来。
我就知道这么一个你死我活的爱情故事
“我嫁给你,你捐出肾”:一个晚期尿症患者,她是一个美丽的大学生,她的自救婚姻,
也许是这个世上最“功利”的婚姻,但也是这个世上最无奈的求婚哀嚎。
尿毒症患者王笑为了活下去,和大她四岁的骨髓瘤患者于和平签下结婚协议:他死后将肾捐给她,而她则负责照顾他的父亲。
一个是无奈的自私,一个是大义的孝心,如此不对等的鲜明,又是如此公平的和谐。
等肾,就是盼“丈夫”快死,这人生和人情的悖论又是何等的悲壮与惨烈。
王笑能如愿等到丈夫的肾吗?
命运兜兜转转,又会出现什么样的转机呢?

二
二十三岁的王笑,既美丽又聪明还乐观,刚从淅江大学毕业,就成为了杭州华鼎公司的一名白领。
她准备工作两年就谈恋爱、结婚,未来的一切满是光明和希望。
刚上班不久,王笑突然觉得浑身没劲,吃不下东西,连走路都打晃。
她到淅大附属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竟然患上尿毒症,而且已经是晚期!
顾不上忧伤,王笑随即住院接受治疗。
医生说,如果不换肾,她很可能挨不过一年。
王笑的父母有慢性病,不符合器官移植条件;姐姐的条件符合,但姐夫死都不同意。
王笑整天泡在病危患者QQ群里,侥幸地寻找生机。
在病危中,王笑苦苦地捱了一年。有一天,有人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你可以到癌症群找一个男病友结婚。等他离开人世后,以妻子的身份接受他的肾脏移植。癌症患者只要不并发肾功能衰竭、血型吻合,肾脏一般都符合捐献条件。”
在病友的推荐下,王笑加入“活着真好”的癌症患者QQ群。
随后,她在群里发布了征婚启事。
在启事里,她说自己的血型是O型,她忐忑而真诚地写道:
“若是O型血的癌症病男友,与我婚后,我会给予对方最好的照顾!力所能及地承诺对方提出的一切条件。一切为了活着,请原谅我的卑微和龌龊!”
这个帖子迅速在群里引起了反响。
同在死亡悬崖边上徘徊,没有人忍心责备她,很多人都是随声附和与一声叹息。
第三天晚上,一个网名为“喜欢向日葵”的群友,问王笑:“你不是开玩笑吧?你叫王笑,别开玩笑哟!”
王笑当即给对方发去了自己的病情证明和身份证照片。
过了好一会儿,对方才回复说:
“我愿意和你结婚。我叫于和平,也是淅江人,27岁,患骨髓瘤3年,O型血,去年做过骨髓移植,复发了,已经不抱希望了。”
肾移植和骨髓移植不同,只要血型一致就可以,而王笑正是O型血。
王笑喜出望外,很快与于和平交换了手机号。
于和平还想继续聊下去,王笑半天才回了一句:“透析呢!胳膊被固定了,现在是单手发信息,苦着哩!”
于和平以为她在开玩笑,几秒钟后,王笑发来一段自拍视频。
视频里,美丽可爱的王笑正躺在透析机一旁,输液管里流淌着红红的血。
她脸色惨白,但笑容灿烂:“看到了吧?一会儿姐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呀!”
于和平看了目瞪口呆,这女孩太调皮了!透析着还这么乐观,
他也回了一句,"是妹,不是姐!”
这年的六月下旬,王笑暂时出院了。
在熟人的帮助下,王笑确定了于建平的身份,一句话也不虚。
随后,两人约在西湖的白堤见面。那是白娘子与许仙邂逅与爱情的地方。
见面时,大热天的,两人却都戴着口罩。
远远地,彼此一眼就“认”了出来。
王笑咯咯地笑:“这算相亲吗?怎么像特务接头?”
于和平被她逗乐了,也开起玩笑:“来!看看我,心脏五腑健康着哩!我会让你活得有希望了!”
于和平摘下口罩,王笑这才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本来是英俊的小伙子,可惜了,禁不住为对方惋惜不已。

三
原来,早在一年前,于和平就放弃了住院治疗,血象维持都是靠服药。
王笑十分惊讶:“这怎么行?你这么草率,随时会出大问题!”
于和平的神色暗淡:“我不在乎。我受够了,反正你等着我的肾呢!”
这是两人都绕不过的沉重话题。王宵沉默了,惭愧地低下头。
于和平只对王笑提了一个要求:“你不需要照顾我,但要在我死后替我照顾我的父亲。”
这个要求令人心酸,王宵毫不犹豫地点了头。
于和平比王笑大四岁,也毕业于淅江大学。他毕业,她进校,理应算是王笑的大师兄,现在是一家金融公司的业务经理。
他和女友要结婚时,做婚前体检,却查出患了骨髓瘤。
这太残酷了,女友像躲瘟神一样离开了他。
他的母亲早已去世,为了给他治病,父亲把房子都卖了。
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他,人生陷入了绝境。
刚开始,他也曾经痛恨命运的不公。
复发后,他对自己绝望了,也就越来越担心父亲。母亲走了,房子卖了,钱也没了,自己要是再走了,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可怎么过?
这个念头重重地压在于和平的心头,正感到束手无策时,却意外看到了王笑的征婚启事。
他很清楚,他们自行的结婚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可是对于绝望的他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只能试试。
王笑其实也抱着类似的想法。
肾脏移植与骨髓移植不同,血型相融是手术的首要条件。
其他指标就算配型不理想,也可以考虑手术。这时候,病患者犹如溺水,想不了那么多,是稻草也得抓住。
能够找到同血型的肾源太不容易了,所以,哪怕手术有风险,她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一个月后,两人去区民政局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
中午,这对特殊的夫妻在一家小饭馆庆祝“结婚”,并签订了一份特殊协议:
鉴于双方的身体情况,两人不同居、不公开,财产独立。
若于和平死于王笑之前,自愿捐肾于妻子王笑,于和平将以遗书形式告知父亲。
若捐献手术成功,王笑存活,需要照顾于建平的父亲,直到老人去世。若于和平的肾脏无法使用,王笑无须承担尽孝的责任。
王笑将最后一句删去了,这就令于和平很感动,觉得王笑很有人情味,是个好姑娘,自己很有桃花运。
虽然“结婚”的目的不纯,可真“结婚”后,两人都情不自禁地牵挂起对方来,毕竟这很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婚姻。
他们每天都要打很多电话,一聊就是很久。
王笑有失眠的毛病,于建平主动说:“我过来讲故事给你听好吗?我沒有口才,听着就乏味,保证让你睡着。以后我每晚都给你讲个催眠故事吧。”
王笑开心地说:“行啊!”
他打的过来了,王笑屡屡在他温和又有磁性的声音里,很快进入了梦乡。
有一个故事令王笑对"爱人”刮目相看了。这个故事不但催不了眠,还让她整夜睡不着。最后,有意倒进于和平怀里,假装睡着了。
故事是这样的:

四
广西男子带绝症女友环游中国,6年过去了,他们还在一起吗?
一辆单车,一只牧羊犬,300斤行李,200元钱,这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如果有人给你说,他们想带着这些东西走遍全国,你一定会觉得他是在说梦话。
但是,这件事情真实的发生了。
为了满足绝症女友心愿,广西男子带着200元,穷游了全国美景。
他们是一对男女朋友,男生叫丁一舟,女生叫赖敏,两人可谓是青梅竹马般一起长大的。
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生活中,两人都是在一个班。
在丁一舟看来,赖敏是一个可爱活泼的女孩,与他本身的性格正好是相反的。
在丁一舟童年的时候,因为父母感情不和,所以就离异了。
这也造成了丁一舟的性格比较孤僻,丁一舟幸好遇到了性格截然相反的赖敏,给他带来了生活的乐趣和希望。
在那个时候,丁一舟就觉得有赖敏真好,她成了自己的暗恋对象。
可惜的是,在丁一舟、赖敏上完了初中后,两人就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去了联系。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去了,丁一舟和赖敏都顺利地考上了大学,他们的缘分也是在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上,再次延续的。
可是那个时候的赖敏已经有了男朋友,丁一舟很伤心,也就没有进一步的追求。
直到有一天,他从同学那里了解到了赖敏的遭遇,放心不下的丁一舟,这才尝试去和赖敏取得联系。
丁一舟得知赖敏不仅失去了双亲,还患上了绝症,男友也因此离赖敏远去。
赖敏的病,是罕见的病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患病的人会因为小脑的共济失调而导致行动不便。
走路像企鹅一样摇摇晃晃,所以人们又俗称为“企鹅病”,这种病的遗传概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而赖敏的病症就是因为遗传导致的。
为了安抚赖敏消极的情绪,丁一舟邀请赖敏来柳州散散心,赖敏苦笑道:“我去柳州没工作,也没地方住,难道要你来养我啊?”
丁一舟很快回复:“我养你!让我来照顾你吧。”
赖敏以为这不过是丁一舟的一句玩笑话,根本没放在心上。
“既然你不来,那我就亲自去。”丁一舟这么说,
随后,丁一舟来到了南宁,当他敲开赖敏房门的时候他震惊了。
房间阴暗潮湿,散发霉味、臭味、方便面味,赖敏更是缩在屋子一角,毫无人样。
他立即将这里收拾了一下,还将赖敏抱到阳台晒了一会儿太阳。
丁一舟曾自述:“说实话,当时我更多的是同情她,谈不上爱情,只是有些好感,但内心告诉我,我不应该让这个女孩就这样一个人孤独地死去。
“我当即下定决心,带赖敏回到柳州,陪伴她走完接下来的人生。”
丁一舟的出现,确实给赖敏的生活带来了生存的活力,但她从未有过任何奢望。
面对丁一舟的“请求照顾”时,因担心自己再次“被抛弃”,她一直犹豫着、犹豫着。
没有让赖敏有犹豫的机会,丁一舟直接将赖敏带回了家。

五
赖敏和丁一舟生活在一起之后,她渐渐找回了曾经那个积极乐观的自己。
她会积极接受治疗和复健。在不断地努力后,真的重新站了起来。她知道,是爱情给了她康复的动力。
在柳州,两个人结下了一个浪漫的约定——不辜负余生中的每一分钟,完成一场“走心之旅”。
丁一舟想在中国地图上和赖敏走出一个大大的“心”字。
于是,一台山地自行车、一辆轮椅、还有一只狗,就是他俩简陋的装备。他们载着满满的幸福,开启了环游中国之旅。
他们从广西出发,经过大理、西藏、敦煌,再经由北京、河北回到起点,在地图上走出“心形旅程”,被网友们称为“走心夫妇”。
丁一舟一边旅游,一边给人理发,赚取微薄的生活费,要是实在赚不到钱,丁一舟就在当地打工,帮人放牛,做水泥工,收庄稼,只要能赚钱,丁一舟从来不觉得辛苦。
为了节省开支,只要不是下雨天或者是赖敏的生理期,他们就会在野外露营。
历经6个月的时间,她们终于到达了布达拉宫。丁一舟采了一束格桑花,单膝跪地在这最浪漫的地方向赖敏求婚了。
在路人的见证和祝福声中,赖敏泪流满面地答应了丁一舟的求婚。
赖敏的病情并没有给这个故事增添太多的悲情色彩,他们和普通的小情侣其实没什么差别。
赖敏起床后会撒娇地让丁一舟给她梳头发;丁一舟为了锻炼她的自理能力,假装正经地说道:“坚决不助长歪风邪气,坚决不梳!”
嘴上说着不,但身体诚实得很,还是拿起梳子给小敏轻柔地梳头。
赖敏从不把自己当病人,爱笑爱撒娇,哪怕病情恶化,也会尝试各种方式养活自己、调味生活。
赖敏的简单、乐观与顽强的生命力吸引了丁一舟,小时候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被她深深地吸引着。
“跟一个人过日子,是跟她的人过,不是跟她的病过,不能说把人丢一边,只是关心她的病。”丁一舟这么告诫自己。
两人很快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可是这个孩子却因为患上了这种病没多久就夭折了。
他们伤心欲绝,为了纪念这个孩子,夫妻俩开了一个名叫“路遥”的小旅店。几年后他们再次生了一个健健康康的女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有了孩子后,赖敏思考的问题也多了。她当然想陪着孩子长大,看她结婚生子……
丁一舟说,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将来给孩子留下更多关于母亲的记忆。
赖敏现在像老人一样,关节弯曲,肌肉萎缩得厉害。出现这样的情况后,丁一舟也打算将下一次的旅行计划提上议程。
六
婚姻不是最终归宿,幸福才是。而好的婚姻,都是相互的:始于相互珍重,守于相互妥协,久于相互成全。
所有的婚姻和感情,要想长久,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两个人之间的心里平衡和爱情滋生。
在相处磨合,融合,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适合彼此的那种模式,这样婚姻会很幸福。
最好的婚姻,就是你在闹,他在笑或者女撒娇,男心照……
生活中的我们都是努力奋进的,都是在努力向更美好生活前进,所以,在遇到那些无用的情感、不真的情感、没有一丝温暖的情感,要坚决的说不。
故事说到这儿,于和平很激动,
他提高声调对王笑说,"我们希望她们的爱情感动天地,让他们的孩子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成长,祝福他们一家永远地坚强幸福地生活下去。”
王笑沒有睡着,她紧紧地握着于和平的手说,"这样的男人。凤毛菱角!打着灯笼也难找!赖敏不幸中的万幸,一生有此男人相伴!"
王笑还有句心里话,只是沒有说出来,"和平啊,你就是我心里的那个男人!”
是啊,每岁物欲横流的时候,这种爱情显得极为珍贵。这种男人有情有义,是值得女孩托付终身的人。
多么希望这奇迹也能发生自己身上,发生在王笑与于和平夫妻身上啊!
王笑听着这样的爱情故事,心里总有一种惨淡的感觉。
书上写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理想化的成份太多,如果女孩赖敏没有得这种罕见的病,就可能没有他们后来的交集……

七
二个月后,王笑的肌酐值突然急升,超出正常数值三十多倍,只好紧急住院抢救。
看到自己的小腿肿得发亮,回忆起一个病友死前也是这个样子,王笑再也笑不出来了。
于和平发信息,她没有心思回;他打来电话,她也不接。
于和平怕她出意外,跑到医院的肾病科,一间一间病房找,终于找到了王笑。
看到于和平,王笑吓了一跳,因为她没有把他们的合同婚姻,告诉自己父母,怕他们担心,自己也不好意思。
见王笑的父母也在病房,于和平连忙自我介绍:“叔叔、阿姨,我是王笑的病友,来看看她。”
两位老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倒水。
等王笑父母离开病房,于和平立刻拉下了脸:“你病这么重,怎么不说一声?”
王笑强作欢颜:“对不起,我等不到换肾的那一天了。”
听见意志消沉的王笑这么说,于建平心里很难受。
同时,他冒出一个邪歪的念头:“如果我现在多陪陪她,她将来或许能记住我的好,能对我爸好一些……”
于和平决定每天都到医院陪伴王笑。
在于和平的鼓励和陪伴下,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治疗,王笑的各项指标都降了下来,腿肿也消了,她又恢复了过去的调皮。
有一次,于和平没在病房,她用美颜模式自拍了一张小腿照,发给于和平:“哎,那个当老公的,分享一下我的销魂小腿吧!”
于和平哈哈大笑:“惊艳到晃眼!要是你没病,我会追你的!”
是啊,他们之间没有追逐、沒有害羞的告白,就理性合约地凑在了一起,这幸福吗?!
听到于和平的脱口而出的知心话,王笑心里美滋滋的:“那就等我好起来吧!”
王宵心里一沉:她若想彻底好起来,只有靠我的肾。
王笑也自知此话孟浪,连忙把话题岔开了。
于和平其实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上大学时写了很多段子,还会演小品。
只是因为病痛的折磨,他的情绪渐渐低落起来。
和活泼的王宵在一起后,他的幽默天赋又被激发出来。
每当王笑被病痛折磨得没了脾气,他就发给她几个原创的幽默段子,逗得她捧腹大笑。
善于煲汤的于和平,还跟朋友学会了做药膳。
他根据两人各自病情的禁忌,每天做好两罐汤,带到病房一起喝。
每次他一边喝,一边发出夸张的声响:“哎呀!这该叫同病汤啊!好喝,真好喝!”
王笑也非常关心他,每天都询问他的血象情况。
时间长了,于和平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见王笑,就自动报出一大串数据,然后说:“汇报完毕,请指示!”
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温暖,两颗心也越来越近。
第二年元旦晚上,于和平吃过饭,特意提上自己亲手做的花篮去看望王笑。
正好,在街头,他们相遇了。一见面,于和平就给了她一个拥抱:“新年快乐!”
这突如其来的亲热,是他们的合同中所没有的。王笑先是惊慌失措,后来是安之若素。这是一种从没有过的温暖与亲近,王笑也紧紧拥抱着他,说:“新年快乐,老公。”
于和平哈哈大笑:“你应该说,新年快乐,我的肾!”
王笑的眼圈瞬间红了,于和平紧紧抱住她,说:“我喜欢你!傻丫头!”
在那灯火阑珊的街头,王哭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八
然而,元旦过后,王笑又联系不上于和平了。
王奖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打车来到于建平家,是于和平姑姑开的门。
于姑姑告诉她,于和平和他的父亲都在医院里。因为最近于和平连口服的化疗药也停了,血象一塌糊涂。
父亲催他去医院,他也不肯去。
一周前,于父叫来几个亲戚,把他强行送去医院。
一瞬间,王笑的眼泪顿时喷涌而出:于和平这是在故意加速死亡,好成全她呀!
“这个傻瓜,这个疯子!”王笑迅速赶赴医院。
路上,她一边哭,一边痛骂于和平。
然而,也正是在这次“你死我活”的抉择里,王哭想明白了一件事:她要拉住于和平的手,一起横渡茫茫沧海,他们要一起活着!
一出现在于和平面前,王笑就一反过去的矜持,大声嚷道:“于和平,你不吃药、不治病,是想找死,是吧?”
于和平深怕王笑当着自己父亲面说错话,连忙示意她:他的父亲在场。
王笑却把老人拉出病房,把事情的经过对他和盘托出。
她郑重地对于父说:“既然我与和平已经是夫妻了,我们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
返回病房,她又给于和平下了通牒:“你必须好好治疗,否则,我就和你离婚,你的肾我也不要了!”
于和平对王笑强调说:“我不是单纯为你才放弃治疗的,我不想受罪了,而且也没钱。现在死还能救你,等以后肾损害了,什么都晚了!”
王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痛苦与愤怒,哭着冲上去扇了于和平一个耳光:“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
于和平被她镇住了,他真正地体会到一句老话"打是疼,骂是爱"的深蕴含义,他含着泪一遍遍地问:“你这是何苦?”
王笑也泪流满面地说:“我不甘心,我还没恋爱过,你就当一回陪练,不行吗?”
于和平喃喃地问:“我行吗?”
“你行,因为我俩在一道起跑线上,旗鼓相当,都是落后分子!”
王笑含着泪大声说。
于和平破涕地笑了,但随即又大哭了起来。
这一次,他深切地感悟到了爱情的珍贵和生命的期盼。

这天下午,王笑回家后,把结婚证放到了父母面前:“我瞒着你们结婚了……”
惊呆了的父母弄清前因后果,悲怆泪下。
他们怎么忍心责怪女儿呢?
对突然冒出来的“病女婿”,他们也只有接受:“结婚证都领了,也就是咱们的孩子了。”
之后,王笑再做透析,也选择了于和平治疗的那家医院,方便和于和平相互照顾。
两家人还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车库,一起做饭,给两个孩子增加营养。
:第二年年初,两人的病情都基本稳定了。
他俩都知道,这得力于爱情的力量,好心情是治病的无形潜力。
王笑开始忙着给于建平筹措治疗费,为他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
因为做过一次骨髓移植手术,于家已经家徒四壁。
于和平长期不上班,收入只有单位的基本补助。王笑打算向父母借钱,先给他治病。
然而,于和平却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这和我们结婚时的协议已背道而驰了。万一我再次移植失败,你怎么办?”
王笑的父母也不同意:“我们手里只有不到50万元的积蓄,这是你的救命钱!万一哪天等到肾源呢?这笔钱谁也不能动!”
这条路行不通,王笑又开始想办法赚钱。
然而,作为一名晚期尿毒症患者,她根本找不到赚钱的门路。
就在她束手无策时,一位朋友给她介绍了一位台湾手工艺人,对方会做漂亮绝伦的“永生花”。
“永生花”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
二战期间,战火蔓延到欧洲南部的安道尔城,一对情侣即将离别。
男孩从花园里摘下盛放的玫瑰,送给女友,说:“当玫瑰的最后一片花瓣腐烂时,你就忘记我,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他走后,女友把花瓣脱水、烘干、染色,这样制作的花永不枯萎。
终于,男孩回来了,两人再也没有分开过。
这种永不枯萎的花,被人们称为“永生花”。
王笑觉得,永生花的故事,简直就是她和于和平的写照。
她当即在艺人的指点下,制作了一朵永生花,带到于和平的面前:“我们就像这朵永生花,虽然经过了褪色、染色,但一样绚丽!”
看到“永生花”和真花一模一样,于建平惊奇不已。
更令他吃惊的是王笑的决定,她要制作大量的永生花到街头售卖,为和平筹措药费。
她自信满满地说:“你等着我!”
于和平被深深触动了:“我也跟你一起做花,陪你去卖花。”
这年春节前,西湖之畔的广场上,王笑和于和平摆的“永生花”花摊开张了。
王笑把两人的相爱故事写成一张张卡片,挂在花摊前。
她写道:“这是废墟里盛开的永生花,花永生,爱永恒!”
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带来的百余朵花就销售一空。
短短几天,他们就赚了3000多元。
多家花艺店的老板听到他们的故事后,不仅从王笑这里大量进货,还在当地的花艺群里号召大家一起找王笑进货。
很快,王笑就拿到了每月1万盒永生花的固定订单,而且生意越做越大。
说来也怪,劳累反而使他们的病情大有好转。
有一位好心人,一次买了十万元的永生花送人。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王笑就为于和平筹到了手术所需要的30万元。
四月中旬,春暖花开之季,王笑委托姐姐前往上海,联系于和平第一次做手术时的医院——上海瑞金医院。
经过检查,于和平的身体状况符合骨髓移植的条件。
几天后医院通过骨髓库联系了当初的捐献者,一个25岁的浙江青年。对方愿意再一次捐献骨髓,得知这一消息,王哭喜极而泣!
王笑的父母拿出了10万元,于家父子又自筹10万,一共凑了50万元。
于和平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第二次骨髓移植手术。
进舱前,王笑捧着一束红色的永生花,含泪亲吻着于建平的额头:“老公,我等你健康出来!”
于和平给了她一个踏实的拥抱:“等着我。”
因为是第二次移植,各种风险都将无限增加。
在舱内的一个多月,于和平数次挣扎在生死关头。
王笑不停地制作着永生花,她相信这些经过了涅槃重生的花朵,将散发世界上最浓烈的芳香,丈夫一定能闻得到!
与此同时,王笑也在拼命自救,她定期做透析,跑步,吃药。
一个多月后,于和平顺利转入普通病房。
他的各项指标正常,和父亲、王笑一起返回了杭州。
看着儿子身体逐渐康复,于爸爸对王笑既感激又惭愧,对她说:“孩子,要是没有你,和平就没有今天!我的肾要是适合你,马上捐给你!”
王笑含着眼泪说:“您这么大年纪,不能做手术了。放心吧,我好好调养身体,慢慢等肾源。”

十
爱,再次催生了生命奇迹:
王笑的病情不但没有恶化,反而好转了。
透析由每周两次,改成了一个月一次。
第二年的春天,经检查,她的肌酐指标进一步降低。医生说,如果照这样下去,即使不换肾,她也可以活下去。
那一年的七夕,王笑和于和平在杭州和平大饭店举行了婚礼。
洞房花烛的那晚,王笑幸福地躲在于和平的怀里,又听他说了一个故事:
这对小夫妻,他们是在病房里面认识的,他们都是尿毒症患者。
女孩子是十二岁就得了肾炎,十六岁脑出血,十九岁又出车祸了,真的是数次雪上加霜。一直跟医院打交道,让这个坚强的女孩习惯了这些折磨,她在痛苦的透析时还可以乐观唱歌。
更有幸的是十九岁那年,她在透析的时候遇上了这个可爱的男孩,就是现在的老公,他们开始并不说话。男孩觉得她简直是个 “神经病”,不能理解她在医院透析,这么痛苦的时候,竟然在听歌、唱歌。
后来,他们慢慢的相识了。在她们认识一个多月后,男孩的生日到了。男孩邀请女孩参加他的生日会,因为男孩开始喜欢这个女孩,想追求她。
女孩没有一个朋友,爸妈出去上班,每天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狗狗。现在她终于有了自己的朋友,也许就是这个机会,他们互相走进了对方的生活。
后来,他们确定了恋爱关系,可是因为他们不是正常人,所以他们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的谈恋爱。他们每个星期一、三、五要去医院透析,所以时间比较有限,他们的约会也只有看电影这些,但大多数的时间,他们的约会是一起在家里看电视 ,重要的节日男孩会给女孩送花,送巧克力。
他们的婚礼筹划了几年都没能完成,但每天他们都很乐观、坚强,每天都当末日来相爱。
爱能创造奇迹,虽然都被疾病缠身,但这是一段很值得的婚姻,心心相印、一生无憾!
他们互相坦言,不管谁先走,剩下的那个都要好好活下去。
患难中的夫妻都可以这样坚强地活着,这就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又有几对夫妻可以做到如此呢?
深思现在的夫妻离婚的太多,如果在做选择的时候能够多为对方想一想,可以把家放在第一位,肯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问世界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于和平将苏试的一首《结发为夫妻》作为这个故事的注脚:
结发为夫妻,
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
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往路,
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沒,
去去从此评。
行役在战场,
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
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
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
死当长相思。
王笑想,对于我们,战胜病魔就是战场所在,她想起温庭筠中《柳柳枝》的最后一句,"入骨相思知不知?”
她想对于和平说,但忍了,放在心里更有滋味……
2022.08.26 于芜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