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殿武
自幼就从父辈的言语中听到“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这首古老的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广大地区到处流传,几乎人人萦怀,妇孺皆知。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叙述了明朝初年山西人民向各地迁移的情景,也在华夏民族心目中留下了悲欢离合的血泪回忆,使人们扼腕叹息,感慨万千。
古语有云,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世间的万物都是有根有源的。为了探求我们的根源,经过筹划,今天我们就踏上了寻根之旅,去寻找我们祖先的遗迹,追寻祖先曾经奋斗过的地方,等待我们的也许是一场未知之旅,也许是一场久别的重逢,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将用心出发,用心感悟。
经历了近一天的奔波,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下车之后,一股亲情感油然而生,亲近的不仅是这里的舒适环境,更是这儿深厚的文化底蕴,这种亲近让人不由得就想去触摸这里的历史,丈量这里的文化。
我们来到大槐树寻根祭祖园的大门, “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八个大字悬于正中,槐根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着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
扣过回家的门,看到一个巨大的影壁,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把我们这些漂泊游子的那份浓浓的桑梓之情和悠悠的思乡之意,书写的淋漓尽致。
穿过影壁,踏上拱桥,移步献殿,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祖德昭彰”四个大字正悬于献殿正厅,我们昂首伫立,思绪穿越百年,先祖移民于眼前浮现,背井离乡的路不好走,身心疲惫折磨着这群“游子”。在今天回过头来看,让人心生敬叹,有万语千言隐没在这座大殿中,向人们诉说着历史的点点滴滴。
走过献殿,一座气势恢弘的祭祀广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只见广场上香火袅袅,龙蟠飘飘。游人在这里既可体验殿堂的庄严,又可体验广场的壮阔。一旁还有一座巨大的石碑,在石碑上镌刻着六百多年前,我们祖先从大槐树下移民的历史壮举。据记载明初规模较大的移民就有十八次,整个移民过程历经洪武到永乐先后近50年时间。移民在广济寺外大槐树下集中报名登记,领取外迁用的凭照和盘缠后迁往各州府。
拾阶而上,我们来到祭祖堂前,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在这里我们将作为移民后裔,追宗思源,临迁民之遗址,祭先祖之英灵。走进祭祖大殿,移民先祖的牌位正供在大殿中,旁边是当时从大槐树走出的其他姓氏牌位,共有1230个,从这密密麻麻的牌位中间,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壮阔的移民场景,看到了当年妇孺老幼和亲人离别的难分难舍,看到了迁民后裔和祖先的拳拳之心和殷殷深情。经过仔细查找,我们找到了曹姓家族牌位,焚香净手之后,开始了虔诚地拜祭。此时我不禁想起了一位哲人的话“万物有源,不忘初心”。是啊,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不管怎样,都要做一个心里有根的人。
离开祭祖堂,我们终于来到了让万千游子魂牵梦绕的大槐树前,看见这颗粗壮的新塑大槐树,不禁想起于振飞的那首诗“拔地巨槐冲碧汉,相承一脉密分枝,树身即使高千丈,落叶归根终有期”。是啊,落叶归根,倦鸟归林,这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对于根的深深追随。今天站在大槐树下,追忆先人过往,缅怀先民的伟大。在这太平盛世,生活富足的时代,用心工作,努力生活,我想这才是对先祖的最好告慰。
绕过新塑大槐树,千年槐根映入眼帘,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
离槐根不远处,古大槐树遗址的碑亭,便展现在眼前。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结构严整,精巧玲珑。这中竖立青石碑一通,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碑冠在精雕盘龙之中,篆刻“纪念”二字,石碑的正面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笔迹端庄雄劲。石碑的背面刻有叙述迁民事略的碑文。亭前靠西一侧,建有茶室三间,以备寻根游人歇憩品茗,茶室楣匾题字为“饮水思源”。碑南二十余米处建有古色古香的牌坊一座,四拄三门,上悬匾额,雕刻着“誉延嘉树”,另一面刻有“荫庇群生”。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
碑亭的东边,有一堵石砌的高崖,崖上有一株干枯高大的古树,这就是第一代古槐树同根孳生出第二代古槐,枯枝婆娑,昂首向天,像一位不甘沉沦的历史老人,向今人讲述那悠悠往事。更可喜的是第二代古槐又同根生出第三代古槐,如今它已枝繁叶茂,风姿绰约,正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茁壮成长。三代古槐就象迁民子孙世代繁衍相传一样生生不息,让人感慨系之。现在各村很多住户,都喜欢在房前屋后栽种槐树。这种深绿色的高大乔木我想也是寄托着他们对故乡的思念和憧憬。
岁月流逝,沧海变迁。大槐树是移民史实的见证者,也是移民心目中的老家。现在这里虽然没有什么宏伟的建筑,但是不论严寒的冬天,还是酷热的炎夏,游客络绎不绝,有的赋诗题词,抒发“饮水思源”之幽情,有的仰望古槐,盘桓眷恋,久久不肯离去。
大槐树移民史既是一部背井离乡、诀别故土的悲壮史,也是一部开疆拓土、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走遍天涯,洪洞是家。600年斗转星移,600年岁月沧桑,数以亿计的移民后裔不远千里,跋山涉水,来到大槐树下寻根问祖,共话亲情。大槐树已承载着整个中国的乡愁。洪洞县也成为了亿万大槐树后裔永远牵挂于心的老家。

【作者简介】曹殿武,男,57岁,山东安丘人,中共党员,大学学历,高级职称,从教37年一直喜欢新闻、文学创作。自1986年以来有百余篇作品散见于电台、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