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76)
诗║李耀文
第九章~第十一节
著书立说顾炎武
启蒙思想之先驱


大家顾炎武,江苏昆山生。❶
清学开山祖,三家共齐名。❷
出身于望族,家道很昌兴。
自幼览群书,十四得诸生。❸
此后与挚友,归庄研时政。
关心民疾苦,心想众百姓。
二十七岁起,弃科罢前程。
熟读郡县志,博览众史乘。❹
农水和交通,有关之内容。
一概辑录在,读书笔记中。
经济地理书,不久便撰成。❺
大明灭亡后,参军去抗清。
被捕下大狱,幸被友人营。
一六五七年,北上游历行。
历经二十载,足迹遍关中。
河南与河北,山西和山东。
两马加二骡,载书自由行。
行程万里路,万卷书读诵。
三十年心血,《日知录》著成。❻
书涉多领域,学术之大成。
历史上地位,从此已奠定。
开经世致用,朴实之学风。
大胆疑君权,众人治国政。
其思想具有,民主之启蒙。
天下之兴亡,匹夫皆有责,
炎武之口号,华夏奋进声。
注:❶顾炎武(1613年—168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南直隶昆山人。初名继绅、绛,字忠清,后改名炎武,字宁人,因避人陷害,曾化名蒋山佣。居亭林镇,学者尊称亭林先生。[13]与黄宗羲、王夫之合称清初三先生,加上唐甄合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
他在明末为诸生。少时加入复社,阅读邸报,留心经世之务。二十七岁时秋试被黜,退而读书,遍阅各地郡县志书及章奏文册资料,研究疆域、形势、水利、兵防、物产、赋税等社会实际问题。弘光元年(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兵陷南京,他改名炎武(仰慕文天祥的门生王炎武),在昆山参加抗清活动。失败后,离乡北游,往来鲁、燕、晋、陕、豫诸省。遍历关塞,实地考察,搜集资料,访学问友。康熙时举博学鸿儒、荐修《明史》,均不就,后卜居陕西华阴以终。葬于昆山千墩。
顾炎武论学主张“博学于文”,“行己有耻”。强调学以经世,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之事,都应探究原委,反对明末空谈心性的空疏学风。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名言,后人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治学方法主张博瞻贯通,“每事必详其始末,参以佐证”,辨别源流,审核名实,注重实证。研究经学、文字音韵学、历史地理学,为清代乾嘉汉学开启先河。著书撰文注重独创,反对因袭、盲从和依傍。一生著述丰富,著有《日知录》《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亭林诗文集》等书。
❷明未清初的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被称为三大思想家。
❸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 府、州、 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❹史乘, 正史,在史书上有记载的。
❺顾炎武的经济地理著作: 《天下郡国利病书》和《肇域志》。
❻《日知录》涉及政治、经济、史地、文艺、军事等多个领域,极具学术价值,从而莫定了顾炎武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