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遂自荐(小小说)
文/刘正双(湖北)
“缺编,严重缺编!”
小李校长在室内踱来踱去,自言自语,眉毛拧结成两朵大肉瘤。嘴唇上的燎泡一个比一个大。
七个班级,三百多学生,在编的才二十多个老师,每个班教师的编制都不完整,一个人代好几门课,备课,辅导,改作业……个个忙得焦头烂额,疲于奔命。还要随时应付上级主管部门的突击检查。哪有时间去研究教材,探讨教法?
“乱弹琴!瞎搞嘛?”尽管小李校长满腹牢骚,向上级申请一次又一次,皆似泥牛如海。永远都是一句话:等着吧,暂时没有人,有什么困难,自已想办法克服!回去给大家讲清道理。

事实是,现在的很多年青人不愿上师范类学校,认为那是没出息,没志向的人才干的事。经济大潮下,都想当搏击骇浪的健儿。况且古训有之:家有三斗粮,谁当孩子王?导致现阶段的师源青黄不接,老的熬成老油条,少的灰心无斗志,几年不进人,严重缺乏新鲜血液,体制僵化。年长的,或接近年长的,都消极应付,静待退休之花盛开,坐享一个月几千近万元的退休之福。无奈临时聘用的那些大学生,社会青年,毫无实战经验不说,大都好高鹜远,心不在焉,只是把暂时代课实习,作为跳板,混个合格证就撂挑子。走马灯似的换了一茬又一茬,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然后又…….
教育的现状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校纪松散,校风不严,各行规章制度形同虚设,教师队伍参差不齐,出工不出力,教学质量断崖式下滑。
皇上不急太监急,最焦急的就是等在校门外接学生放学的那些家长们。老刘就是其中之一。
看着孙女成绩单上几年没有上到优秀线的分数,老刘心急如焚,如坐针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老刘夜不能寐,茶饭不思,冥思苦想,辗转反侧了数个夜晚。终于在有一天,他敲响了小李校长办公室的门。
直接了当地说明了来意。

小李校长很诧异于老刘有这样的想法,像看外星人似的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的审视了老刘几遍。
“你要代课?”他一脸诧异。
“对!”老刘斩钉截铁。
这切按下不表,咱们先介绍下老刘何许人也,为何敢有底气毛遂自荐,来挑起教书育人的重担?
老刘,大名姑且不便透露,湖北襄阳人氏。高中毕业,函授自学于武大中文系。87年通过镇招考,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含辛茹苦十一载,任劳任怨,呕心沥血,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哺育祖国的花苗,至今桃李满天下,弟子成大气者甚众。教学态度有目共睹,教学业绩蒸蒸日上,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发表了多篇教研论文,荣获了多个奖项,被评为优质课教师,所带的课在全镇统考中屡屡斩获桂冠,在朱集教育界也算小有名气。本以为就此教书至终老。可天不随人意,教师队伍大整顿,没有红本(教师资格证)的老刘就在整顿之列,天生热爱教育的老刘有些茫然,再加上个性使然,禀性生就耿直,不会“变通”,惨遭小人排挤,愤而离职从商。心挂课堂,常忆思而泪流。
老骥伏枥,志在教育!
看着鬓生白发,矢志不渝,态度坚定又诚恳的老刘,小李校长稍有感动,又不置可否。

老刘当年在襄阳市朱集镇教育界的大名,说如雷贯耳也不为过。小小年纪的小李只闻其名,今见其人,不免有些动容。
早就成竹在胸的老刘,静静地注视着小小年纪的校长,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害,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规划:
其一,教师缺编,情况明摆着。
其二,聘请的实习生亳无经验可谈,态度有待商椎,
其三,这届学生底子薄,中考末考分数为证据。
其四,自己教十几年语文,要经验有经验,要成果有成果,要成绩有成绩,轻松能胜任!
其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什么都可以等,唯独教育不能等。时不我待!
其六,……
罗罗总总,十条之多。
归纳为一点,我毛遂自荐,有责任有能力有信心,让这届学生成绩上个新台阶,优秀率、及格率、综合名次,都能上档次。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我老刘是义务教学!云云。
小李校长静静地听完。也说出几点:
其一,实习生是上级指派,收,也得收,不收,也得收!也是有人打过招呼的。
其二,明知他们缺乏教学经验,没有实战履历,水平参差不齐,仍然要安排主课,乃不得已而为之。其他的,不在考虑之列。
其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自有对应之策,何时落实,何时执行。等待!
其四,向上汇报,反映!
云云……
老刘不知所以。
但老刘不糊涂,听话听音,听锣听声。明白了,教育界仍注重的是文凭学历。不管那文凭学历的含水量有多高。只要表面光鲜亮丽即可。老刘始终认为,学历不代表能力,文凭不代表水平。有个家长说的更好,你就是会开飞机,没有驾驶证,照样上不了天!
老刘那个郁闷哪!哎,空有一腔热血,无力回天!
一连数天,心急如焚的老刘都来打听消息,每次都有一句话回应,在研究,请等候……
这一等候,等了一个月,候了30天……,然后又是……
走出校长办公室,老刘心里怅然,望天长叹,研究,等候,再研究,再等候,是几个意思?……
到底是几个意思呢?
2022.09.26,夜.襄阳


作者简介: 刘正双,笔名刘柳,湖北襄阳人。爱好文学,喜爱写作,笔耕不辍。92年开始发表作品,曾在《襄阳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多篇,《都市头条》,《帝乡文学》,《南方文艺》,《青年文学家》等杂志,头条,公众号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散文诗等二三百篇(首),参加全国文学大赛,小说《礼物》获三等奖,散文诗《收获》获二等奖,优秀奖若干。现为襄阳市浩然诗社会员,《双河》文学社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