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彩
第十章
文/周德香

人多事多,儿媳生孩子,送李先生,一件接一件。刚想安稳几天,又来事了。
天刚蒙蒙亮,一家人还在睡梦中,就听到有人“咣咣”地砸街门。满彩被惊醒,慌忙推了把福东说:“快起来,有人砸门。”
这时候同仁也被惊醒了,他边穿衣服边从房中跑出来,问:“谁?谁呀?”
门外传来一个男人急冽冽的声音:“快把门打开!我找何同义!”
这一声的作用很大,使所有被惊醒的人都稳住了心口。因为大家都听清楚了,砸门的是陈若仙的大哥陈大胜。同仁和满彩同时止住了脚步,跳到嗓子眼的心又回去了。满彩对依着门框发抖的福东说:“放心吧,没事了。”她又对站在院中的同仁和从屋里往外跑的仲秋、同礼她们说:“都回屋睡觉去!没你们的事,我去对付他们。”
她用双手梳理好蓬乱的发髻,随手从院中的铁絲绳上拽下一条粗布手巾,边擦手脸边想对策。这时又传来砸门的声音,满彩不愠不火地说:“轻点吧,砸坏门要赔的。”
“少费话!快开门!”是个粗暴的声音。
满彩厉声呵斥:“谁家孩子如此无礼!太没管教了,大清早砸别人家的街门,还说粗话,真是无法无天。”说着双手拉开街门,昂首站在门洞中央,她那威严的表情和挺拔的身躯立刻生出一股霸气,震慑住了门外的陈大胜和陈二利:“你们想干什么?有事好好说,砸门是不对的!”声音不大,但透着一种使人信服的正气。
“我们找何同义。”态度明显的软下来了。
“啊,找同义呀。”满彩不卑不亢一字一顿地说:“这里是他的家,可他不在家。”她又加了一句:“你们大清早的找他干啥?”
“他把俺妹妹拐走了。”陈大胜又来气了。
“啊!他把你妹妹拐走了,这可是大事,你咋不当场抓住他,让他跑了呢?”满彩说。
“说的轻巧,俺没看见咋抓呀。”陈二利插了句。
“没看见!没看见为啥说同义把你妹妹拐走了?无评无据血口喷人!”满彩理直气壮地说。
“别装胡涂,你又不是不知道,这些年俺妹妹一直和同义好。”陈大胜说。
满彩冷笑一声:“大胜呀,你也是个七尺男儿,爷们儿!红口白牙的说自己的妹妹跟一个男人好,不脸红吗?回去吧,把你父亲叫来,我跟他说。”
“跟我说也一样。”陈大胜说。
“不一样!”满彩又一字一顿地说:“在我眼里你还是个孩子,有事得和大人说。”
这时躲在墙后的陈建功过来了,铁青着脸说:“同义干了这种事你找我说啥?”
满彩看到陈建功那沮丧的样子,心软了,缓和了下语气说:“建功哥,眼下先不说孩子们的对于错,趁着现在乡亲们还没起来让大胜二利回家吧。再过一会儿看热闹的就多了,孩子们不懂你该懂啊,这种事,笑话戴花的,不笑话戴帽的。假如若仙真跟同义走了,你的脸该比我的脸更无光啊。”
“爹,别听她的。让她把何同义那个混蛋交出来!”少页肝的陈二利又说了句混话。
“不要出言不逊!我们家这几间房能藏人吗,偌大个小伙子也不动脑想想,若仙真跟同义走能在家吗?在家叫走吗?你不嫌难听俺还嫌难听呢,老何家的男人不是说不着媳妇。”
这时有几家邻居已经开街门出来了,陈建功吼了声:“都滚回去!”又回头冲满彩问了句:“能告诉我同义在哪吗?”
满彩平静地说:“不知道。”
陈若仙真跟何同义走了。
何同义早已加入了共产党,介绍人是他的干兄弟胡昭云,开始在县大队打游击,后被渤海纵队一旅长看中收编,正式参加八路军了。虽然当了兵,可还在这一带活动穿便装,搜集情报。
同义和若仙一直处于热恋状态,有时离家三十华里,同义也披星戴月赶回何家坊子和若仙幽会。
若仙家的院里有棵大榆树,他俩接头的暗号是同义学猫头鹰叫,先一声,再两声,后三声,若仙就悄悄起来爬树,上房,同义在外边接她。
这次若仙问同义:“你说队伍里有女的,那我也去参加八路军吧。”
同义一愣说:“你咋想起这么件事呀?”
“那样可以天天看见你呀,还有那样咱俩就都离开自己的家,你可以娶我呀。”若仙天真的说。
“队伍上不叫娶,叫结婚。”同义说:“可你当兵不行,你吃不了那苦受不了那罪。再说,你就是当了兵也不能天天看见我呀。”
若仙说:“总比现在见的多吧,还有刘家屯那边还催着娶我,万一你走远了我一个人咋对付呀。”
同义听若仙说的也在理,就说:“你是不知道队伍上的苦呀,住无定所,食无准时,你从小娇生惯养的我怕你受不了。”
若仙说:“人家能干我就能干,别人有信仰我也有信仰,别担心,就让我去吧。”
“你有信仰,你的信仰是什么?”同义笑着问。
“就是给你当媳妇,你是不知道呀,我整天提心吊胆的, 怕你被队伍上那些女的抢了去。”若仙说着把同义摟得更紧了。
同义说:“放心吧,我若有那心思还能等到现在,看上我的女人多了。”
若仙是一根筋,同义的玩笑话她信以为真,说:“我今晚就不回家了,跟你走!”
“今晚就走!想你娘咋办?”同义又问。
“只要能跟你在一块俺谁也不想。”若仙紧紧的贴在同义的身上。
何同义和陈若仙就这样离开了何家方子。
农历七月十五,何同仁陪着妻子去给李先生上坟。在去坟地的路,从玉米地里窜出个人来,吓了李如意一跳,一看是同义。
三个人都进了玉米地,找了块稀点的地方坐下,同义问了家中的情况后说:“若仙走后,她家的人去咱家闹过吗?”
何同仁说:“去过,没算闹。建功大爷是识时务的人,也就是睁只眼闭只眼的装胡涂。你又没去山南海北,不就是青柳店吗,真想去找是很容易的事。”
同义说:“不说这事了,我这次冒着危险来告诉你,往后我们的工作会更艰苦,我也不能在这一带活动了,我的事也许会牵扯到家庭,你们要注意呀。”
李如意说:“听说部队上的生活很苦,若仙能适应吗?”
同义说:“他自己愿意干没事,告诉咱娘,我们在部队上办了结婚手续,放心吧,不犯法了。”
同仁说:“听说庆云那边打了几次大仗,家里都担心啊。咱娘一听见枪响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同义说:“我知道,从小最让父母生气的是我,可他们最疼的孩子也是我。家里的事就全靠你了。”他紧紧地握住同仁的手,眼睛湿润了。
临走告诉了同仁一个联系地址。
2022.9.27

作者简介:周德香,1939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商河县,自幼酷爱文学,1959年毕业于乐陵师范,毕业后在商河任教,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农业第一线”回乡,随先生霍相新定居沙河乡大胡家村。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讲台二十多年的周德香再次拿起笔,开始了她一直痴念的梦想---写作,不为发表,只为记录生活。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在省市报刊陆续发表小说、散文等,其中有《世人谁做姜子牙》、《特殊年代特殊事》等,先后出版长篇小说《落凤坡轶事》、《马莲花开》、《满彩》、《奇人三奶奶》和散文集《香土》等,获得广泛好评。
散文《糖纸》获建国五十年征文奖。
2018年商河电视台做了两期专题节目《德香商河》,播出后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很多人在节目后纷纷留言,赞扬这个耄耋老人长期笔耕不缀的精神和毅力。2018年被评为“感动商河人物”。
长期的农村生活是周德香创作的源泉,她的一系列作品中都精彩细致地描述了鲁西北平原上的风俗民情,包含浓郁的乡土气息。她笔下的人物就像她一样顽强坚韧,历经生活的磨砺都勇敢面对。周德香的小说构思奇妙,故事情节流畅自然,人物语言朴素亲切,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朴实无华的人物真实可信,平实的叙述中真切地透视出人物的挚情实感。
多部作品被《鲁北文学》刊登并转载。长篇小说《奇人三奶奶》被国家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