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是世界避孕日,看到热搜澎湃新闻发了一条很魔幻的新闻。
消息称 “教育成本、养育成本和房价依然是影响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的三大因素。为了解三孩生育政策下上海市育龄妇女生育状况、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调查,抽样涉及对象为全市16个区20-49周岁常住育龄妇女,最终获得有效样本数19314份。”
女性在35岁以后生育是很危险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女性49周岁育龄那是什么样的概念,这采样本身就缺乏严谨的科学逻辑,其次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我都感到公民的权利被一次次践踏,现代公民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与生活质量,决定要不要生育,这不是公民自主的权利吗,评论区果然翻了车。

你不得不说这一界网民越来越睿智,精打细算,思路清奇,逻辑比官方严谨多了。确实,老一辈人收入个位也敢生育,不是制度不一样,而是社会环境与生产乃至财产保障,农村里则是人多力量大的思路,导致现在的中国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群蛮众多,大量的劳而不获与劳而少获者,确实也供养了部分劳而不获者。
生育而养育不起,那是生灵涂炭,生育而教育不起,那是危害社会,其次,政令永远不该是朝令夕改,缺乏公信力的。

当然每次看到这些表忠心抬杠者,说着没有人性,无视事实的话,我也很鄙视,似乎民众不能生育,养育不起,那就成了精致利己主义,就得被贴上地域标签,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刻薄批判,或者说偷换概念的伪高尚,这样的人每天我们都能看到不少,有时候你眼前会浮现一个幻象,一个戴着红袖套,拿着鸡毛掸的人,催促你的生殖器快快勃起……

最后还是这些90后,00后的年轻人最为清醒,最为诚实,说着条理分明的事实,或为表达不满而幽默调侃。
我觉得这样的调研,采样完全没有必要浪费纳税人的钱,浪费人力物力开展意义不明的抽样,只需要发一条新闻,看一看民众的留言,生育困境不是一目了然么。

诗人琉璃姬:写作也是将头摁进黑夜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