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写好诗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开启中国诗词创作“藏头步韵”的先河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诗人韩明华点滴努力做到了,而且还在努力着。对待创作者的每一件作品,都应该去尊重,去欣赏,而不是随意评头论足。诗人韩明华的每一首诗词,都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足迹,看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要懂得诗人的作品,就要走近诗人虚心地沟通学习。
“藏头步韵”是诗词创作难度最大且具有战斗力的体式。其如同戴着鐐铐在牢笼里起舞和窄巷行车,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作品才能流畅,天衣无缝,否则凑字,凑韵、出律和词不达意是在所难免的。
韩明华(山东)
信步西堤。玉带桥上远眺,风光如画。追忆铁窗岁月,恍如隔世。
人至未惊山鹊,
生平独爱鸣蝉。
如斯菡萏比华年,
梦里残荷一片。
无限风光桥上,
可怜万寿山前。
奈河依旧在身边,
何日清莹可见。
一九八〇年六月
人生如梦 无可奈何
【注释】
(1)西堤 在颐和园昆明湖的西部,清乾隆年间仿杭州西湖的苏堤建造。堤上有界湖桥、豳风桥、玉带桥、镜桥、练桥和柳桥,合称西堤六桥。其中的玉带桥最为著名。
(2)玉带桥 颐和园西堤六桥中唯一拱券结构的石桥。建于清乾隆时,光绪时重修。拱高而薄,轮廓具有流畅挺拔的曲线。桥身和桥栏选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洁白似玉,宛如玉带,故名。桥下为玉泉山泉水注入昆明湖入口处。
(3)万寿山 在颐和园内。传说曾有老人在山上凿得一石瓮,因名瓮山,山前的湖水称瓮山泊,又名西湖。1750年,乾隆为庆祝母亲的六十诞辰,在圆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将瓮山改为万寿山。
(4)奈河 宗教、迷信所传地狱中的河名,其水皆血,腥秽不可近。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韩明华1944年生于山东荣成,曾任《中国航空工业史丛书》《医药养生保健报》和《保健时报》编辑、记者。
《西窗夜话》《景山放歌》《韩明华诗词》和《掩卷心语》是其先后问世的四部著作。
《韩明华诗词》是其六十年的诗词创作,共遴选了二百五十一首。题材广泛,情感真挚,格律严谨。有其跋涉奋斗的足迹和漂泊流浪的惆怅;有共和国历经的凄风苦雨和振兴腾飞的豪迈。
1980年6月,韩明华的一首《西江月•何日清莹可见》开启了中国诗词创作“藏头步韵”的先河。
2006年6月,韩明华将《岳阳楼记》谱曲,演唱,史无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