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这是作者14年前担任《且看槐花满庭香》(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编辑时写的一篇文学创作论文,有些观点谨供探讨,希望大家评论指正。
浅谈短篇小说的时代感
作者/郑学章
最近因选稿看了圈子內博友的许多短篇小说,除了特意学习名家作品之外,重点是看在创作上起步不久的博友之作。这些作者,大多都具备了较坚实的文学基础,特别是在文字表情达意上炉火纯青,小说中的刻画栩栩如生,但是从整体水平来看,包括部分作家在内的许多作品都不够发表水平,这与选材、构思、结构的完整性等有一定的关系,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作者没有站在时代的角度,对现实生活加以认真思考分析,使作品缺乏时代感即让人感受时代的脉搏,这是我在本文要谈的问题。
一、文学作品的时代感没有过时。
翻看中国古、现、当代文学史,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时代人物的命运,成为有价值的历史生活画面和人物情感的写照,让读者在感受历史、感受时代中思考、探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总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文学特征占据主流位置,古代如“ 亡国文学 ”,现代的如“ 抗战文学” 、当代的如“ 伤痕文学” 等等,一方面说明了文学作品的生命力离不开历史时代的客观存在,另一方面隐含了作品的时代感就是作品的艺术之外的另一条更重要的生命。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新中国成立后,党又提出了“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大众服务” 的文艺方针,因此而出现了新文学的繁荣和一批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优秀作家。但文革时期,一度出现了“ 主题先行”、塑造“ 高大全” 似的英雄人物的风气,这是文艺领域极左路线的表现,是对“ 两为方针” 的歪曲。至今,要求文学作品具有时代感并没有过时,真实地反映具有典型意义而又寓于普遍性之中的社会生活事件和人物,揭示时代的客观发展趋势,依然是优秀文学作品必备的首要条件。圈子里的短篇小说《日子》《农民代表》《万科轶事》等就是作者们在这方面较好的尝试。如果《日子》没有结尾中女主人公对日子的感触,小说就只限于自然描写和揭露,没有更深的社会意义;如果《农民代表》作者按照原来的写“老土代表”闹了笑话后不好意思而出走,小说就没有多大意义了(连情节结构也会显得不够完整),既不能真实代表当今农民代表的普遍情况,又没有典型的引导作用;《万科轶事》原来只写“ 腐败” 没暗示“ 被双规 ”,虽然语言不错,但显得故事情节单调,深度也不够,让人看后感觉平平,第二稿后作品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明显高于原稿。
二.、有时代感的文学作品和另类文学作品的区别。
有时代感的文学作品一般属主流文学一类,也有的属非主流文学作品一类,前者是精品文学的 “主旋律 ”,后者是来自社会底层的一线产业工人等基层作者的作品,其 ”更加重视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的弱小与局限,更加关注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体面与尊严 ”(选自卢江良老师博客转郭发财《破碎的四月与非主流小说》),二者都离不开时代的呐喊,所表现的人物、事件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在此,把二者之外的文学作品从主题划分上称为另类作品,从作品的内容来看,这类作品似乎与所处时代社会没有直接关系和联系,看不出其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向,在写作这类作品中,必须要有较鲜明的艺术特色,以便供读者重点从艺术的角度欣赏,而具有时代感的文学作品则重点是思想内容的深度对读者的吸引。如果达不到艺术特色和思想深度的任何一个标准,作品就不可能是成功之作。
圈内较好的短篇小说中,偏重于艺术特色的就本人所发现的主要有《爱情陷阱》《最后的殇歌》等,其爱情的欢与悲的情感故事颇为感人。短篇小说《喝酒》揭露了社会上部分人爱拍马屁的毛病,同时反映了落后的酒文化的不文明和缺乏安全意识,暗示了呼吁治理这些社会病症的思想;《变幻》描写了一帮世俗庸人的势利眼 ,讽刺了部分下层人物墙头草似的飘幻摇摆,表达了作者的厌恶心理;《进城》直接描绘了当今城乡的差别,从某些角度反映了社会需要平衡发展的问题,后三篇作品立意有所创新,时代感明显强于前两篇作品。圈里还很多短篇小说作品虽然立意不乏新意,但是因艺术上过于粗糙最终也不被看好。
三、 改革时代为作者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宝贵平台。
短篇小说是一种很现实的文学体裁,比起长篇小说、诗歌和散文的写作具有它的优势,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刘心武的短篇小说《班主任》等作家的作品,成为“伤痕文学” 的开篇之作,成为文学艺术上乃至其他领域的拨乱反正的开端。其意义还在于短篇小说的时代感也包含着时代的责任感,只有真实反映时代特征与风貌、表现时代需求与趋势,才能赋予其艺术更强的生命力。
在当前改革开放更加全面、深入的背景下,短篇小说的笔可触及到与国际接轨、市场经济大潮、国计民生、时代精神等各个方面,改革时代为作者创作提供了展现才华的宝贵平台,作者只要把自己融入到现实的生活中亲身感受,以良好的心态、全面的眼光、宽阔的情感、冷静的思考来引导创作,就能在题材、立意上有所突破,有利于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像近期电视台正在播放的连续剧《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和《金婚》这样感人、激励人的好作品虽然不是短篇小说,但是那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作品的时代感很值得我们学习。
(2008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