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三 月十八,洛宁县老城东关有一个盛大的石婆庙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香客络绎不绝到石婆庙敬拜石婆。
石婆何许人也, 这里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对中年石姓夫妇,住在凤翼山上的一个窑洞里,侍奉着年逾古稀的老爹。 可好景不长,一天丈夫上山打柴,不幸坠崖身亡,只剩下石婆陪伴公爹苦度时光。 虽说光景还能勉强过下去,但一块心病却压得石婆喘不过气来,这就是石婆无子,石门香火后继无人。

一天,石婆无意中发现公爹撒尿将一堆草木灰冲了一个坑,认为石门传后还有希望,就委婉劝说公爹续弦,为石门传宗接代。 公爹起初不允,但经不住石婆的苦苦劝说,就勉强同意了。 石婆就张罗着为公爹续娶了一房年轻的媳妇。 兴许是石婆的善心感动了上苍,第二年,其公爹喜得一个如意小儿郎,从此一家人有了欢声笑语。 石婆的小弟弟三岁时,石婆给其公爹续娶的媳妇又因病去世,上养公爹下抚小弟的重 担又落在了石婆身上。 石婆念及石门香火 后继有人,就尽心赡养公爹抚育小弟。 随后,小弟科举高中,娶妻生子,儿孙满堂,家道兴盛。 后人为怀念孝老爱亲的石婆,就在她居住的窑洞里为她塑像供奉,洞前立一石碑,上书“偕乐洞”。 后来又在洞前建一小庙,称石婆庙。
明朝嘉靖年间,永宁(洛宁)县令李良翰在石婆庙前修建“大观亭”,永宁县在礼村时任山西猗氏县知县的锁钥是李良翰的好友,为此亭的碑石写了碑文,名曰: 《大观亭记》。 文中记述: “亭后依庙,庙后凿曰: ‘偕乐洞’”。 正是: 三月十八彩旗展,石婆精神人称赞。 孝老爱亲成佳话,和谐安乐万世传。
(马生彩/文 洛宁城事/编辑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