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友采荇阁问:钟老师,我参加一个诗词大赛,参赛作品七律中用了“垂裳而治”的典故,“治”字用在仄声字位。本来已经入围了,可是有人说“治”字在“平水韵”中读平声,我的七律“出律”了,于是取消了我的入围资格。请问“治”字可不可以读仄声呢?
(接上期)
钟振振答:在上期的答疑中,我引用了宋代的《广韵》等五本韵书和清代的《佩文韵府》,来证明您在仄声字位上用“垂裳而治”的“治”字,没有问题。今天,再举历代诗词中的一系列实际用例,进一步证成其说。
所举的用例,尽量贴近您的诗里所用的原典——《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1)三国魏·嵇康《六言诗》十章其二曰:“唐虞世道治。万国穆亲无事。贤愚各自得志。”
(2)三国吴使者为妖祠诗曰:“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
(3)三国吴《鼓吹曲》十二曲其十《从历数》曰:“从历数,于穆我皇帝。……三光显精耀,阴阳称至治。”
(4)唐·杜牧《感怀》诗曰:“扶持万代人,步骤三皇地。圣云继之神,神仍用文治。”
(5)唐·来鹄《圣政纪颂》诗曰:“三皇不书,五帝不纪。……三皇实作,五帝实治。”
(6)唐·唐彦谦《宿田家》诗曰:“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7)宋·王禹偁《导引》(气和玉烛)词曰:“道高尧舜垂衣治,日月并文明。嘉禾甘露登歌荐,云物焕祥经。”
(8)宋·胡宿《谢熊馆》诗曰:“欢乐何曾极,盘游不可狂。吾闻尧舜治,垂拱在岩廊。”
(9)宋·郭祥正《凌敲台呈同游张兵部朱太守》诗曰:“尧崩舜立天下治,庙室灵芝最为瑞。岩穴自此无遗民,请把长戈铸农器。”
(10)宋·黄庭坚《次韵谢外舅病不能拜复官夏雨眠起之什》诗曰:“自欣鬓发白,得见衣裳治。山林收枯槁,草木洗憔悴。”
(11)宋·吕本中《读秦碑》诗曰:“呜呼结绳前,此又谁与记。君臣共无为,垂拱天下治。”
(12)宋·曹勋《水龙吟·会庆节》词曰:“枢旋大电,虹流华渚,阳春天气。出震乘乾,保民立政,垂衣裳治。”
(13)宋·韩元吉《依韵和御制秋晚曲宴诗》曰:“巍巍舜治浃嘉生,宴俎丰年万宝成。禁幄云深开晓色,上林风迥起秋声。”
(14)宋·林正大《摸鱼儿》(醉之乡)词曰:“及尧舜,盖亦至其边鄙。终身太平而治。”
(15)元·李坦之《悲战士歌》诗曰:“吾闻上古无为天下治,兵车首自轩辕氏。汤武争王起征伐,秦并山东乃称帝。”
(16)元·袁桷《送文子方著作受交趾使于武昌二十韵》诗曰:“缅想垂衣治,深求补衮资。大夫谋可利,小客礼须持。”
(17)元·傅若金《送胡继叟赴道州知事》诗曰:“道询虞舜治,江吊屈原醒。丹极元非远,苍生久未宁。”
(18)明·方孝孺《懿文皇太子挽诗八章》其四曰:“谁绍三王治,徒倾四海心。关中诸父老,犹望翠华临。”
(19)明·王偁《感寓》诗二十首其一曰:“羲皇肇人文,龙马飒已至。轩鸿垂衣绅,唐虞臻至治。”
(20)明·林瑭《三原冡宰王公八十索赠》诗曰:“立朝勋业一身孤,不忝遐龄八十馀。黄耉尚怀虞舜治,白头犹恋伏生书。”
(21)明·严嵩《赐衣》诗曰:“暗忆垂裳治,虚惭挟纩仁。日占青海使,寒望翠华春。”
(22)明·谢肇淛《泰昌大行皇帝哀述》诗二首其二曰:“舜治日初升,周龄梦未增。衮衣方昼接,玉几忽朝凭。”
(23)清·高士奇《阅农》诗曰:“比户年堪祝,随车雨必旬。欣瞻尧舜治,珥笔愧微臣。”
(24)清·蔡新《赋得乾行万物睹五言八韵》诗曰:“圣主当阳日,垂衣治化成。奉三符帝载,御六应天行。”
(25)清·俞樾《癸丑正月二十四日恭谒慕陵随同行礼敬纪四律》诗其一曰:“先帝垂衣治,深仁三十年。囷仓常发粟,亭堠总销烟。”
(26)清·宝鋆《知人安民得安字》诗曰:“圣主垂裳治,经纶道不刊。人知诸枉错,民抚万方安。”
以上诸例,“治”字或用在押仄韵的押韵字位上,或用在按格律必须用仄声的字位上,其必读去声,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