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牛羊成群。沿着美丽的滹沱河南岸观光道往西,不一会儿就到了深泽县秀武村的“新农软枣猕猴桃园”。
初秋,天空太阳暴晒,地上热气升腾,在摄氏三十多度的高温下,新农软枣猕猴桃园简直成了一口大蒸锅:在果园里带领人们摘果子的王秋录觉得像站在热锅里蒸,他边擦汗,边兴高采烈地叮嘱前来帮着摘果子的女人们:“摘果时一定要戴手套;一定要轻拿轻放;一定要慢慢倒……”“知道了。你都说了八百遍了,哈哈哈。”王秋录也憨憨地笑了。

第一次听说软枣猕猴桃,第一次听说摘水果需要戴手套。热情厚道的主人王秋录边拿出洗好的软枣猕猴桃,边解释说,软枣猕猴桃的皮相当薄,如果指甲不小心划到,划痕第二天就变黑了,既影响水果的品相,又影响存储。我顺手拿起一颗软枣猕猴桃,这是一种碧绿的小果子,长圆形,表皮光滑无毛,外形像大个的枣子,熟透了的果子软软的,嗯,这大概是名字中有“软枣”一词的因素吧。轻轻切开,露出翠绿的果肉和小小的黑籽,有点像猕猴桃。仔细品尝,果肉细腻,香甜可口,入嘴即化,完全感觉不到果皮、果籽的存在。
四年龄的软枣猕猴桃树显得有些羸弱,主干只有小手指那么粗,碧绿的枝叶爬满了事先抻好的铁丝,在茂密的枝叶间,一颗颗碧绿的果子密密实实地挂满枝头,它们争相探出头来,期待着人们的采摘。

王秋录戴着洁白的手套,精心挑选着,小心翼翼地摘下每一颗果子,轻轻地放进红红的塑料桶里,好像一不小心就碰疼它们似的。这些果树就像他的儿女,四年来,他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这些幼小的苗木,渴了,给他们浇水,饿了,给他们施肥;夏天,给他们锄草,冬天,给他们剪枝。可是,第一年,由于他对软枣猕猴桃的种植一无所知,小树苗就是不好好生长,他像看到自家不会说话的孩子生病一样,着急又理不出头绪,不知跑了多少趟丹东,请教有关专家,才找出“病因”并对症下药。原来,夏天的幼苗不能直接“饮用”机井里出来的地下水,得需要晾晒几天。
今年,这些果树终于结果了!看着一嘟噜一嘟噜翠绿的果实长势喜人,王秋录乐得合不拢嘴,估计能产九千斤左右。更让人高兴的是,刚一开园,北京一个大客商闻讯赶来,实地看了果子的品质后,当即签订合同,重量在17克以上的果子全部收购,同时把明年的合同也签了。一些游客也纷至沓来,边品尝边采摘边拍照、录短视频,果园里一片热闹而繁忙的景象。王秋录一会儿迎来送往,一会儿把洗好的果子端给来客品尝,一会儿给采摘好了的顾客称重结帐,忙得不亦乐乎。

四年前,六十多岁的深泽县秀武村民王秋录回到了家乡,遵照深泽县“乡村振兴”战略,他打算发展特色种植。经过市场调查,他捕捉住了一个信息:软枣猕猴桃有“水果之王,维C之冠”的美誉,其维生素C的含量450mg/100g,是苹果、梨的80—100倍,柑橘的5—10倍,它抗病虫害,果实无污染,口感好。他决定,投资种植软枣猕猴桃。拿定主意,说干就干,他拿出自己半辈子的积蓄,承包20亩土地,从辽宁省丹东买回苗木……妻子不理解,咱这附近没有种这种水果的,种不成怎么办?都六十多岁了,还瞎折腾,看把你的棺材本都搭进去了怎么办!王秋录觉得自己不是蛮干,他说,发展特色农业,总得有人先趟道。他慢慢做通妻子的思想工作,购置了一间铁皮房放在果园里,从此,简陋的铁皮房就是老两口的家了。
深秋,老两口一个手拿铁锨,弯腰刨坑,一个手拿尺把高的幼苗,蹲下身子,小心地把苗木放进坑里。它们栽种在地里的不只是软枣猕猴桃,还是一位新时代农民对土地的厚爱,对绿色家园的向往,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对,果园就取名“新农果园”。“三年后,这一大片将是翠绿翠绿的树林。春天,浅绿色的树叶间开满洁白的小花,芳香扑鼻。花落后,米粒大的果子长出来了,看着果子在咱们的照顾下,一天天长大,那该是一件多么开心,多么幸福的事啊!”劳动一天了,腰酸腿疼的老两口躺在床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一年中,只有大年初一在家里休息一天,其余时间,都在果园里度过,因为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儿。

果农大都想着早点让果子上市,这样就能抢占市场卖个好价钱,可是这样一来,软枣猕猴桃在还没有到成熟的时候就被采摘了,即便是存放一段时间变软可以吃了,口感也会非常不好。这是因为软枣猕猴桃的糖分还没有完全锁在果子里面,太早采摘糖分小,口感不好。消费者买了这样的果子,就会有上当的感觉,认为软枣猕猴桃徒有虚名,甚至会砸了软枣猕猴桃的招牌。
王秋录决定,一定要等到软枣猕猴桃完全成熟后再及时采摘,2022年8月10日,果子终于成熟了,王秋录郑重宣布:开园!消息传开,四面八方的游客来果园采摘。新农软枣猕猴桃丰收在望!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我的家乡深泽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红富士苹果,印度青苹果;黄金梨,皇冠梨;紫藤葡萄,红提葡萄;白山药,红山药;红花生,黑花生……既绿化环境,又增产增收。如今,又增添了一个倍受消费者喜爱的新品种——软枣猕猴桃。
在无数个王秋录的辛勤劳作下,家乡层林尽染,瓜果飘香,美不胜收。

作者:郭灵胜,女,汉族,河北省深泽县老干部局副局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北京文学》《散文百家》《河北日报》《太行文学》《燕赵老年报》《大众阅读报》《河北妇女网》《中国妇女网》等报刊、网站,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10年、2011年荣获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大报大刊奖。2019年1月,由西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石磨在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