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洪湖作家采风:走进戴家场(散文)
文/郑学章
国庆节前夕,洪湖市作家协会组织作家开展 “ 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 ” 主题采风活动,在秋高气爽的早晨,我们走进了洪湖市戴家场这个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小镇。
洪湖是革命老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当时湘鄂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中共湘鄂西省委会、湘鄂西苏维埃省政府、湘鄂西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所在地,洪湖的戴家场是根据地建立前举行秋收暴动的中心。
在车辆穿梭的道路一旁,座落着一个大约二万平方米的陵园,陵园四周有绿化带、绿树环绕,园内的花台中,红色的小花朵鲜艳耀眼,一座巍然屹立的纪念碑耸立在眼前,徐向前元帅于1985年的题词 “ 洪湖戴家场秋收暴动纪念碑 ” 清晰可见,纪念碑下方雕刻着碑文,即戴家场秋收暴动的简介《永远的丰碑》。
穿越历史事件回放:“八七会议”以后,刘绍南当选为中共沔阳临时县委书记、中共湘鄂西党委书记兼武装总指挥,1927年中秋节。率众击毙大土豪涂老五,焚烧其宅院,打响了湖北地区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封建主义的第一枪,并推动滨湖各县的武装暴动和许多小块根据地的建立。随后,刘绍南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十六师政治部主任,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洪湖赤卫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纪念碑一侧聚集着戴家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队文艺演出人员。随着主持人的宣布,全体庄严肃穆,市作协的两位代表向烈士敬献花圈,缓缓走向纪念碑。
站在革命遗址,作家们思绪起伏,回味着那段风起云涌的革命岁月。接下来观赏戴家场文明实践队自编自演的现代歌剧《歌颂烈士刘绍南》,歌剧作者是本地的一个农民,剧本的创作水平非常专业,剧情感人,配乐、表演堪称民间剧目一流。戴家场镇历来十分重视文艺工作,镇中心文化站在引导全镇文艺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开劈新征程做了大量工作。该镇民间文艺非常活跃,其特色之一就是红歌、红色文艺、传播红色基因。
听听主持人介绍刘绍南烈士孙子刘胜的话语: “ 我爷爷发动戴家场秋收暴动的时候,他不仅是为了报效国家,还希望振兴乡里,让家乡的老百姓生活过得更好一点,我从小就受到爷爷红色故事的熏陶,希望力所能及地为村民做些实事。” 主持人继续讲解:“ 如今的戴家场人民,正以满腔的热情投身到乡村振兴事业之中,一个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环境优美、人民幸福的戴家场革命老区正逐步呈现在人们眼前。” 接着演出的歌曲《洪湖是个好地方》正是这种红色基因传承的映照。

走进烈士的故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一一戴家场镇绍南村,感受到村庄的整洁、环境优美,其道路硬化,村民的房子整齐划一,全村配置了文化体育设施。刘绍南烈士存列室设在绍南村村支部村委会一旁,现任绍南村支部第一书记的刘胜接待了我们的来访瞻仰,这位刘绍南烈士的孙子亲自给我们讲解了刘绍南烈士的英雄事迹及有关轶事。
该存列室虽然面积不大,但板块有条不絮,做工精细,内容比较全面,主要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为背景,记载了刘绍南等烈士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那段革命斗争历程、某些具体情景,突出反映了他们的崇高的理想、高贵的品质和誓死不屈的革命精神。
穿越历史事件回顾:刘绍南1920年就读于武汉共进中学,1924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求学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和各种革命活动。1925年夏,经湖北省总工会负责人李良贵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春,党组织派刘绍南回洪湖领导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刘绍南率领同志们隐蔽荒湖地带,坚持地下斗争……1928年夏,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团防武装,向沔阳等县红色根据地发动反革命“清乡”。7月10日,刘绍南在陈家垸召开秘密会议。次日凌晨,由于叛徒告密,被“清乡团”包围逮捕。7月23日,惨遭杀害,时年25岁。

在绍南村,还有一座专门纪念刘绍南烈士的纪念碑,碑上刻有 ” 刘绍南烈士纪念碑 ” 几个金色的大字,下方是红色的碑文。我们在纪念碑前伫立良久,被烈士的信仰、心胸、精神所感动,也被烈士的才华而叹服,脑海回想起刘绍南在狱中写的《壮烈歌》:
壮,好汉!
铡刀下,把话讲:
土豪劣绅,一群狗党,
万恶滔天,刮民血汗。
休要太猖狂!
革命人,你杀不完。
有朝一日,血要用血还。
刀放头上不胆寒,
英勇就义--一壮!壮!壮!
烈,豪杰!
铡刀下,不变节,
要杀就杀,要砍就砍,
要我说党,我决不说。
杀死我一人,革命杀不绝。
直到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眼睛哪肯把敌瞥!
宁死不屈一一烈!烈!烈!

今日走进戴家场,受到了一次红色的洗礼,这是一块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土地,这是一个红色的小镇,始终传承着红色基因的戴家场人民怀着坚定的信仰,给这块土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希望。我们绝不能辜负先烈们、革命前辈们的期望,要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党的二十大的召开,向着伟大的目标继续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