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深切怀念赵庆群老师
文/龚飞
2022年9月22日凌晨2:30,泸州市江阳区本土文苑联谊会副会长,龙马潭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原长江挖掘机厂党委委员、宣传处处长,原长挖技工校党支部书记赵庆群因病在泸州去世,享年76岁。因当志愿者被网友们尊称为“红嘴鸥之父”。
赵庆群,笔名鲁人,网名鲁山、隋玉安,1947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嘉祥县,中共党员,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职称。虽然是年满75岁的老同志,一直笔耕不辍。从他的笔名“鲁人”和说话口音可知,他是山东人。20世纪60年代,风华正茂的赵庆群就响应国家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不远万里来到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泸州茜草坝,在大型企业长江挖掘机厂上班。他从企业一线干起,当过工人、宣传员、记者和主编,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党委宣传处处长等职务,直到退休都没有离开泸州,为企业发展和泸州经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笔者与赵庆群老师相识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我们是同属泸州茜草坝的三线大型企业,他是长江挖掘机厂党委宣传处处长,我则是长江液压件厂党委宣传处普通干事,我们主要从事宣传、理论、新闻采写、报纸编辑等工作。长江“三厂”(还有长江起重机厂)宣传部门的同行经常联系、联欢,如有人的文章在《中国机电日报》《西南机电报》《四川工人日报》《泸州日报》或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泸州人民广播电台播发,大家发现了,都要第一时间打电话互相告知或祝贺。对于赵庆群来说,我是先拜读他在《泸州日报》“钟鼓楼”栏目上的杂文了解他的。他的杂文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治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制等各个方面,以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深入浅出地阐明事理,表明观点。他的文章干净利落,行文流畅,政策性强,没有多余的废话,读后的第一感觉就是两个字:痛快。由于只是闻名没有见面,不识庐山真面目,刚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个大姐,后来联欢时见面了才知道他原来是一个山东大汉。相识后,他没有因为我是一个宣传部门的新兵就摆架子,而是与我交流写作心得,当然对我文章中的不足也是善意的指出来,没有藏着掖着,让我有着相识恨晚的感觉。在我面前,他就是一个和蔼可亲、令人尊敬的老师和大哥,是我的良师益友,这份友谊一直保持至今。
赵庆群退休后,我们又相聚在泸州本土文苑,使得我们的友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每当两周一次的本土文苑例行茶话会快到之时,他或打电话通知或在微信留言告知,让大家提前做好安排,准时到滨江路本土文苑基地参加茶话会活动。在本土文苑风雨飘摇的日子,许多人包括我都不再想参加活动了,但收到赵庆群的通知后,鉴于他的人格魅力,我们都不约而同地准时到现场参加活动。不知道从何时开始,每天我们俩都在微信上互道早安,直到今年9月14日戛然而止。后来通过多方打听才从一文友那里得知,赵庆群生病住院了。本以为他身体棒棒哒,一定会挺过去,不久就会重回文苑与大家见面,并带来新的佳作让大家品读,哪知道他却与世长辞,驾鹤西去了。

十余年前赵庆群退休了,但他没有闲着,坚持终身学习的信念,始终退有所学、退有所为。他一直关注泸州的建设和发展,继续为泸州报刊撰写杂文随笔稿件,常常有文章分别在《川江都市报》《泸州广播电视报》《泸州警察》等报刊发表,并出版了个人杂文作品集《心语心声》。他还被市委宣传部聘为泸州报刊的评论员,为泸州的宣传新闻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余热。
2017年10月,泸州来了越冬的红嘴鸥之后,赵庆群还获得了“红嘴鸥之父”“红嘴鸥保护神”等赞誉,其事迹还先后在《四川工人日报》《川江都市报》刊登。这是因为家住滨江路附近,作为候鸟的邻居,赵庆群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每天早上七时许就来到东门口开始巡护红嘴鸥,他一边喂养红嘴鸥,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向大家讲解如何正确地向红嘴鸥喂食,还时不时地发一些现场拍摄的红嘴鸥觅食、嬉戏的照片或视屏在网上秀一把,写了情真意切的《红嘴鸥自述》的散文在《泸州广播电视报》上发表,成为了保护红嘴鸥的“网红”,充分发挥了一个保护红嘴鸥志愿者的爱鸟护鸟的积极作用。作为“网红”,赵庆群却不在乎别人怎么评说他,只是想从自己做起,通过自己一言一行,不断向市民、单位、社会团体做出宣传和做好示范,让大家形成共识,从而共同参与候鸟的保护,一点一滴的改变和优化我们的生态环境,形成人与鸟儿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观,共建泸州这个美好家园。

如今,10月份将到,红嘴鸥即将飞来泸州越冬,而“红嘴鸥之父”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深深眷恋的世界。但我们请他放心,他的爱将与红嘴鸥同在。红嘴鸥一定会有爱鸟的、文明的泸州人及志愿者的精心喂养和悉心保护,并安
越冬,与泸州人和谐相
天堂里没有病痛,祝赵庆群老师一路走好!
2022年9月25日。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