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普阳观
步虚是道士在醮坛上讽诵词章采用的曲调行腔,传说其旋律宛如众仙飘渺步行虚空,故得名“步虚声”。
据南朝宋刘敬叔《异苑》称:陈思王曹植游山,忽闻空里诵经声,清远遒亮,解音者则而写之,为神仙声。道士效之,作步虚声。但其时之“步虚声”腔,现已不得而知。现存各地道教仪式中的步虚音乐大多舒缓悠扬,平稳优美,适于道士在绕坛、穿花等行进中的诵唱。
在道教斋蘸仪式盛行之际,道士、文人乃至皇帝官宦广制道曲,遂有各种赞咏词之诞生。今所见《金录斋三洞赞咏仪》与《玉音法事》中便收录了不少赞咏词。
《步虚词其一》
出自宋徽宗
太极分高厚,轻清上属天。
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
行溢三千数,时丁四万年。
丹台开宝笈,金口为流传。
《步虚论》云:
太极分高厚,太极者,乃人身中一点玄光,呼则上升于天,即谓之高也。吸则下降于脾即坤,谓之厚也。何谓呼吸,口闭鼻吸,闭口吸曰吸。轻清上属天,呼则阳炁上升于天,是谓阳炁轻清上属天也。吸则阴炁下凝于地,是谓重浊于地也。
人能修至道,二炁相凝交会中宫,则生人也。能纯一无二,乃至道也。身乃作真仙,身中宫有金粟,乃一粒金丹,乃成仙也。
行溢三千数,三五一千五,为先天,三五一千五为后天。三千即先天一炁也。点体后天一点用。又云:行蒲三千,自有真仙也。时丁四万年,太极初分时,混沌一八余年,二八年生天,三八年生地,四八年生仙,五八年生人,此四万余年。丁者,即天尊名。又云:三教皆人丁者。
丹田开宝笈,心即绛宫,谓之丹田,未能生火。宝笈者,乃人也。又云:二十四炁,齐如篢。僻非者,乃三五大将军也,即三五七十五炁是也。

文章:我学医道观
转载:江保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