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老师郭延绪
司令璋
(郭延续老师青春照)
在恩师郭延绪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倍加思念谆谆教诲过我的他,其音容笑貌时刻在我的脑际萦绕,久久难以忘怀。
郭老师久负盛名,德高望众,大凡与他相识的人,一提起他,无不肃然起敬。
郭老师出生于马庄镇南街郭家,系咸阳名门望族。他自幼聪敏好学,成绩出众,且慎微恭谦。当年,考取西北大学时,金榜按名次公布报端,他自惭形秽,从“孙山”的位次开始,找到最后才找到了自己的姓名。
郭老师先后在省立一中、西安髙中、户县师范、咸阳中学任教,且为几校领导。为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毅然回归故里,在咸阳王藩城先生于1939年创办的、其父任教过的周陵中学,当了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他桃李满天下,其中考取清华等名校者有之,博导教授有之,核能专家有之,省部级领导也有之,普通的物理教师更是不计其数。
郭老师的物理教学风格独特,聆听他的教诲是很好的享受。他对中学物理教材融会贯通,对各章节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了如指掌、融会贯通,教学方法贴切得当,教学效果卓有成效。每节课他都胸有成竹,每句话都字斟句酌,每个定义都反复推敲,每条板书都工整规范,每次实验都一丝不苟,每道习题都循循善诱。
高一物理中,カ学部分较难,同学们望而生畏。但郭老师第一节课复习初中课力学概念时,指导一位同学用不同方式去关门,使同学们对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要素有了深刻的了解,顿时使大家的学习兴趣油然而生。在讲授热的传导方式时,他用日常生活中通俗易懂的实例予以说明,如蒸馍、烙馍、烤馍时,热的主要传导方式分别为对流、传导、辐射,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讲授加速度一节时,他课前认真准备实验,上课来准确无误,当运用实验数据准确的推导出加速度公式的时候,他那平素严肃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成功的微笑。
我是郭老师的得意门生,65年咸阳地区教育系统观摩他的课,关于一题多解的光学公式的推导,是他指导我和谢智杰完成的。66年高考前,他每个星期天回家前给我和宁公政精选一些物理题,让我俩在他的办公室偷偷练习,下星期抽空批改,并多次耳提面命亲授机宜,直到“六一”节前后,他宣布:“你俩高考的物理可以不复习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高考前夕,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郭老师被戴上了高帽子,挂上了黑牌子,一夜之间,慈祥可亲的他,变成了“牛鬼蛇神”、“反动学术权威”、“地主阶级孝子贤孙”,没完没了地批斗,给他的肉体和精神以严重的摧残。还有个造反派同学给我写大字报,硬把我和郭老师牵到一条黑线上,污蔑说郭老师拉拢我走“白专道路”。
有一天傍晚,我敲开了他老人家的门,他从门缝中惊慌地看着我,急促地说:“别来了,快和我划清界限。”然后,紧紧地关上了那两扇中式门。
1977年我参加中断了11年的高考,被大学录取后,特意去向郭老师报喜,他十分高兴地说:“邓老恢复高考制度,国家有了希望,你也有了希望,一定要发奋学习,把被‘四人帮’耽误的青春找回来,把造成的损失给补上去。”欣喜之余,我发现郭老师面色憔悴、廋骨嶙峋,几十年的雨雪风霜,使他积劳成疾。临行前,我深深地向他老人家鞠了个躬,一谢他教诲之恩,二祝他健康长寿。岂料,那竟成了最后的永别!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母校周陵中学,接过郭老师手中的粉笔,站在他站过的讲台上,在他书写过的黑板上,继续着他的事业。20年后,我的一些学生相继也回到母校,继续着我的事业,在他们的身后,我似乎影影绰绰地看见了郭老师那和蔼可亲的身影。
作者简介:司令璋,(1947~),陕西咸阳渭城区人,大学文化,化学专业,爱好文学,五十多年来,在各类报刋发表散文、诗歌数十篇。多年从教,兼搞行政,从渭城髙级职业中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职务退休。
纸刊投稿敬请点击征文链接https://m.booea.com/news/s_2767344.html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