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间剪纸,绽放艺术之葩
文/耿国新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一千多年来,劳动人民用双手剪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案,剪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剪纸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独特的视觉形象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就是这么一种颇为“草根”的民间艺术,中国剪纸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
剪纸是在非常薄的平面介质上进行创造的镂空艺术。在纸产生之前,人类就已在山崖石壁、陶器、玉器、皮革、毡毯及青铜器、金银箔片等材质上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制造多种形式的镂空图案,可以说剪纸与镂刻技艺一脉相承。
剪纸堪慕神龙惊, 一路追纸穿花行。镂月裁花凭玉手, 雕剪研经见高情。剪苑人杰传幽意, 纸上云霞启后生。胸中才藻显华笺, 生花妙手约弦声。
我想给大家介绍是在我们金鹤园小区,有位剪纸艺术大师称号胡平老师。
胡平,出生于1946年12月26日,现任中国剪纸艺术家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剪纸学会副会长,湖北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会员,武汉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武汉洪山金鹤园社区湖北省胡氏剪纸研究会群教学基地教师,受聘武汉理工大学行政政治学院客座教授,曾参加国务院工信部在(清华大学)举办的高级工艺美术培训班,2016荣获中国工艺美术行业优秀技能人员,受聘武汉二轻工业学校非遗传承高级讲师,是湖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大师!省剪纸大师!武汉市好手艺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从艺六十余年,作品全凭大脑构思,真正剪刀功夫,是中国剪纸界实力派人物之一。几十年,中央电视台及省、市各大电视台及省各大媒体,报刊杂志,多次报导刊登,几十年获省级以上国家级奖项七十余项,包括全国金,银,铜优秀奖。胡平大师剪纸代表性作品,中国文联,民协,北京大观园联合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作品:金牛祝福,荣获全国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作品,福寿猴,荣获全国铜奖。第十四届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奖作品,湖北鱼米香,荣获全国金奖。
胡平老一生爱好,只要坚持就会成为事业。一生不倦,一定是因为热爱。
出生于军区大院的胡平老师身上自带红色气质,正直,热情,乐于助人,有如她的剪纸,热烈,奔放,收放自如
胡平的老家在河南西平,祖辈们都喜好剪纸,胡平的母亲便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剪纸高手,也是她剪纸艺术的启蒙老师。三四岁就随母亲学习剪纸的胡平,从小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植物花卉,在她翻飞的大红宣纸里天马行空栩栩如生。
在我居住小区洪山区金鹤园社区2016年秋季班剪纸课9月6日开班,看一次我随凤凰作家网专访胡平大师,她正在讲有给大家讲解“胡氏吉祥四蝶”。她介绍完蝴蝶在剪纸艺术中的吉祥寓意,就拿起一把剪刀开始教学,她边剪边讲解,该从哪儿下剪刀,哪里注意连接,怎样布局更合理等。学员们将她团团围住,认真地看着,我看见还有多名学员用手机录下视频,以便上传胡氏剪纸群,分享给未能到场的其他学员。
在专访过程中,她给讲述中国剪纸艺术精华。她説中国剪纸艺术远远流长。
剪纸历史起源
剪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彭衙行》诗中有“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
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行业艺人。据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此时杭州的“小经济”多达上百种。其中就专门有“剪镞花样”者,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艺术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手工艺术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花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成再加工的。而更多的是中国民间常常将剪纸作为装饰家居的饰物,美化居家环境,如门栈、窗花、柜花、喜花,棚顶花等都是用来装饰门窗、房间的剪纸。
单色剪纸是剪纸中最基本的形式,由红色、绿色、褐色、黑色、金色等各种颜色剪成,主要用于窗花装饰和刺绣的底样。主要有阴刻、阳刻、阴阳结合三种表现手法。用于刺绣底样的剪纸,常用剪刺结合的手法。刺是以针尖在花纹的细部刺出小型圆点,在一些部位留出“暗刀”,可以作为刺绣时套针换线的依据。折叠剪纸、剪影、撕纸等都是单色剪纸的表现形式。
随着剪纸表现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彩色剪纸的形式和技法在逐渐增多,有点染、套色、分色、填色、木印、喷绘、勾绘和彩编等。诸种形式各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之处:点染剪纸滋润、装饰性强;套色剪纸脆利、色块鲜亮;分色剪纸分色截然、色感丰富;填色剪纸则单纯、洁净、鲜明,均给人不同的感受。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一千多年来,劳动人民用双手剪出了丰富多彩的图案,剪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剪纸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独特的视觉形象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就是这么一种颇为“草根”的民间艺术,中国剪纸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历史悠久的镂空艺术
剪纸是在非常薄的平面介质上进行创造的镂空艺术。在纸产生之前,人类就已在山崖石壁、陶器、玉器、皮革、毡毯及青铜器、金银箔片等材质上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制造多种形式的镂空图案,可以说剪纸与镂刻技艺一脉相承。
疫情发生以来,武汉民间文艺家协会积极响应市文联的号召,充分发挥民协工艺门类多、群众基础好、接地气的优势,组织广大会员以艺战“疫”,开展抗“疫”创作,疫情期间推出剪纸、面塑、泥塑、泡沫雕塑、蛋雕、烙画、双钩书法、汉绣、风筝、砚雕、烙画、脸谱、立体钩织、布艺等16个门类200余件作品,展现了抗疫一线英雄的光辉形象,表达了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崇高敬意,以一幅幅鲜活生动的作品传递了武汉民协人“爱相通,志成城,战疫情,献力量”的共同心声”作者感言
抗新冠病毒以来胡平以剪纸艺术形象祈祷八方平安,寓意是,新冠病毒以来胡平大师用中国胡氏脱手剪手法快速剪出此作品,表达祈祷鼠年武汉平安,中国大地八方平安,世界大地八方平安,以中国胡氏脱手剪花瓶为平安之意,花瓶在民间象征平安,因此,左右仑鼠代表鼠神保祐我们武汉能平安渡过疫情难关!画面里有十三个葫芦,我姓胡,世界胡姓的族徽是葫芦,我是我胡家十三妹,我祈祷武汉春天里尽快把病毒灭迹!!!花瓶里有胡氏天使福娃,祈祷胡氏天使福娃保我们平安!总之,作品充满春天平安吉祥!希望今年鼠年新冠病毒肺炎尽快灭迹!祈求天祐中华!天祐武汉!抗病毒祈祷八方平安。真心用民间的寓意剪这幅作品的,这是代表二个多月没出门的我,内心的心里祈盼呢?
写得此时我内心无比佩服非遗文化剪纸艺术的奇葩,开得越来越鲜夺目,
剪纸艺术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深受欢迎。服装是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也是装点我们生活的另一种语言;剪纸是我国民间一项传统技艺,它是一种文化,一种尽在不言中的美的享受。
作者简介:耿国新,男,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原企业局人事干部,本人性格随和,喜以文自娱,喜欢诗词格律。作品散见于星星诗刊,辽宁文学,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中国凤凰作家网,以及大型网络平台等诗刊杂志发表作品,现为凤凰作家网会员,湖北作家协会会员,当代作家网诗词版主,中国凤凰作家网诗词版主,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在全国文学大赛多次荣获奖杯,系桃李传媒常驻作者。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金鹤园小区73拣1单元6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