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散文 ·
在中秋节与教师节相遇的这个思念与感恩同在的日子,我想起了记忆中的无数个中秋节。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中秋节都有不一样的故事。小时候,中秋节是与月饼有关的节日,盼望中秋节就是盼望中秋那天的月饼。那时候,家在农村,父亲是小学老师,母亲在家料理家务。因为在生产队没有劳动力,家中每年分到的粮食很少。一家六口人,父亲的工资又低,每年的粮食都不够吃。中秋节,这个时节正是粮食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的陈粮已所剩无几,当年的新粮还没有成熟,所以每年的农历八九月份,正是家里缺粮的时候。母亲勤劳俭朴,总是精打细算,家里的菜园不大,种一些茄子、豆角、黄瓜等蔬菜,经过母亲的精心侍弄,蔬菜长势喜人,收获丰盈。母亲还要种一些土豆和玉米,以备青黄不接之时代替粮食。终于盼到农历八月十五,早餐,我们的围坐在炕桌旁,静静的等候月饼上桌。半个月前就准备好的月饼,早就放在碗柜上一个大大的用来装食品的铁盒子里。那是我们谁都够不到的地方,平日里经常放一些好吃的糖果什么的。母亲站在凳子上,从碗柜上拿下那个铁盒子,放在饭桌上,用抹布轻轻的拂去盖子上的一些灰尘,慢慢的打开盒子,盒子里赫然出现了两包用黄色包装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的浸着油渍的月饼,打开包装,月饼的甜香瞬间在小小的土屋中弥散开来。雕刻着福字和花纹的月饼泛着油光,我们拿在手里,是舍不得很快就吃完的。先把边缘的面皮儿慢慢的啃下来,露出了花生、葡萄干、青红丝、芝麻糖馅,一边欣赏,一边评论,一边比较。谁的花生多,谁的芝麻少,谁的葡萄干酸,然后一小口一小口的,慢慢吃完。月饼下肚,齿间留香。整整一天,都觉得口里和手上月饼的味道还在。看着我们甜甜的吃着月饼,父亲总是感慨,孩子们什么时候长大呢,长大了就可以读书工作了,可以独立谋生了,再过二十年就好了……又过几年,父亲又是感叹,哎,再过十年就好了,再过几年就好了……一年又一年的中秋节,父亲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憧憬着。渐渐的中秋的意义已不再仅仅是对月饼的期盼,在书中,我读出了古人望月抒怀的浪漫情怀。 读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看到李白对宇宙人生的深层思索。读范成大的“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感受到诗人十年奔走仕途的悲愁和退隐田园的衷情。在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还有 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诗中,读出了诗人望月怀远,对月思亲的无限惆怅。“每逢佳节倍思亲。”, 与同学携手校园赏月,在月下,我读着父亲寄来的家信,心却回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隔千里兮共明月”,此时爸爸妈妈在做什么呢?妈妈还在月下做她那永远做不完的针线吧?爸爸是在给弟弟妹妹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还是读那首百读不厌的《静夜思》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我理解了杜甫亲人相隔两地的相思之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时,苏轼的豪迈豁达,让远离家乡的游子,内心得到无限温暖与抚慰。每逢中秋,兄弟姐妹几家总要和爸爸妈妈聚在一起, 父亲张罗一大桌子菜, 或者到附近的餐厅聚餐,鸡鸭鱼肉,时蔬海鲜,应有尽有。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边吃边聊,谈社会,谈人生,谈家庭,聊过去,想未来。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喝到高兴处,父亲也要给我倒上一杯白酒,“来,大姑娘,陪爸喝一杯!”微醺中,总要聊起小时候的一些往事,父亲感慨说:“过去的日子,虽然苦点,但是有盼头,这不你们几个也都有了属于自己的铁饭碗,一生做教育,功德无量啊!孩子也都聪明健康,我这辈子就知足了!”做了几十年校长的父亲,言语中的家国情怀让我们肃然起敬。父亲豁达乐观、母亲细腻质朴的性格深深影响我们,他们几十年的生活阅历,给了我们许多人生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小孩子是不喜欢听那些陈年往事的,他们有他们自己的快乐,不失时机的尽情的嬉戏打闹,还拿出自己带来的月饼,芝麻馅儿的,花生馅儿的,枣泥的,蛋黄馅儿的互相分享,天真快乐,无忧无虑。今年的中秋节只有我们俩。晚上坐在窗前,吃点月饼和水果,喝点葡萄酒,一边赏月一边说起往事。 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大地洒下皎洁的银光,像轻纱一般温柔。云很淡,风很轻,在深蓝色的夜幕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遥望夜空,思绪万千。远在他乡的孩子,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秋对于他们,意味着快乐和幸福。虽然视频时代,隔空相望,免去了许多相思之苦,但隔着时空的距离,让孤寂和落寞又一次袭上心头。遥望星空,想起一生淳厚善良的父母亲,这个世界最疼我爱我的两个人,几年前相继离开我们了。惆怅与哀思充盈胸膛,远在天堂的他们是否健康平安,今夜能否吃到这么香甜的月饼,天凉了,能否穿上温暖舒适的衣服。苍天悠远,把酒问月,对天祈祷,惟愿他们永远衣食无忧,无病无灾。又想起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刻,中秋是思念,是感恩,是怀念,更是祝福。举头望月,期盼岁月静好,愿得红尘无忧!陈纯红,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1987年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热爱生活,喜欢记录生活点滴,乐于分享成长经历。醉心阅读历史题材作品,尤其古典诗词和名人传记。喜欢旅游,千山万水,心向往之。眼里有风景,岁月就多情。有时写一写散文或随笔,与大家分享,愉悦身心,也给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散文《一生择一事》《风雨中,请侧耳倾听》《川行漫记》《善意》《记忆深处》《黔行小记》等十几篇短文发表在网络平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