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七)
《茌平县志》记载茌平县城南十里铺村有个古墓,墓主人是一个贤明的皇帝。这个皇帝就是建立“后赵”的石勒。,他改都临漳(今河北临漳),年号建平,在位十五年卒,终年60岁。谥明皇帝,庙号高祖。
石勒(274~333)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幼贫,常随邑人行贩洛阳,曾受佣力耕。西晋惠帝太安年间,石勒被当做奴隶卖到茌平县的地主师欢家。在地主家辛苦耕地劳作。地主师欢后来知道石勒的身世,发现石勒不同于常人,就明智地解除了他的奴隶身份。

石勒的祖父、父亲都做过部落的将领。但是在石勒很小的时候家道衰败了,所以石勒读书很少。十四岁被迫去洛阳做小买卖。青年时期为了生存吃苦头。石勒身体非常强壮,善于骑射。
公元305年山东河北一带的公师藩起兵反晋,石勒带人参加。很快石勒就成了这支队伍的将领。石勒虽然读书很少,但是带兵作战很有计谋,也许有祖辈的良好基因吧。307年石勒在匈奴汉国刘渊的指挥下作战,因为军功卓著被封辅汉将军,平晋王。
石勒喜欢儒家文化,减轻租税,开办学校,重视教育。他励精图治,对内重视经济发展,体恤百姓,发展教育,整顿吏治,选贤任能,是一位令后人景仰的明君。
我们今天吃的黄瓜,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当时叫胡瓜,胡瓜改名黄瓜,始于后赵。石勒本来是塞外的羯族人。他在河北省邢台市称帝时,当地人称羯族人为“胡人”,石勒对此非常恼火,规定说话写文章不许出现“胡”字。有一天石勒召见下属官员樊坦,指着胡瓜问:“这是什么?”樊坦说:“玉盘黄瓜”。石勒大喜,从此胡瓜开始叫黄瓜。
师欢(八)

师欢,茌平人。居家富裕,颇好行义。当时并州大饥,晋朝官吏东瀛公司马腾贩人到山东以充军需,羯人石勒被卖到师欢家为奴。师欢见石勒相貌奇异,便另眼相看,给以厚遇。后石勒称帝,召欢欲用之,欢叹曰:“与处浊世以求富贵,宁贫贱而死丘壑耳”。遂变姓名外出隐居。石勒败,始归。(整理:冯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