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

朱女俊,女,现居美国纽约市。在美纽约AD亅翁氏集团担任护理工作,曾多次荣获最佳护理员、最美护工人物等殊荣。
她虽然小学没有毕业,但天资聪颖,平时喜欢追求文学创作,题材丰富多彩。
有驻地烽火角143部队参加抗越自卫反击战的故事、有部队协助收养孤儿的故事、有被赶出家门脱离父子关系的流浪儿故事、有帮助部队寻找六十年代初烈士坟的故事和帮助子弟兵家属排忧解难的故事。
她七八年被评为佛山地区台山县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突击手奖。九五年在部队协助下收养本村的孤儿在家吃住八年。台山电视台北峰山下摄制组录制了电视新闻,《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参加珠江台专题报道,台山台荣获二等奖。时任台山县县委书记方庭旺给朱女俊女士来信评价她:在特困中为他人抚孤精神可嘉,值得全县人民学习。足见其事迹感人。
她在九九年民主选举中任广海靖安村委会妇女主任。同年参加江门市作家协会举办的征文大赛《做党的好女儿》获得三等奖。她的文章在侨刊发表,部队读史驿站发表。烽火角部队撤军后还保持与部队官兵联系,二零零年她在纽约通过联糸广海在美的乡亲帮助老部队在广海旗荣山找到了六十年代初的三座烈士军坟。现还交待其儿子在乡继续寻找在斗山二九团六十年代初五座烈士坟。
朱女俊乐善好施,自强不息,性格开朗,品德高尚,永不言老。她虽身居国外,却心系家乡的爱国爱乡情怀确实难得可贵,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童年二三事
作者:
朱女俊(纽约)
一、
拾烟头
我的父母在解放前育有五个儿子,因大饥荒和疾病夺走了五条生命。解放后母亲才生下姐姐和我,姐姐大我六岁。父亲在解放前是私塾老师,母亲是个讲道理贤淑的妈妈。父母因为失去了五个儿子的生命打击很大积劳成疾,长期患病在身,生活特别的困难。

六二年,我六岁的时候,父亲病魔缠身,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连买烟丝抽水烟筒的钱都没有。幸得当时烽火角部队师部临时选址我村,对我们家庭给予接济生活才得以改善。
师部当时搭海南墙茅草屋住在村里,警卫连住在村东地主婆武大郎的五层炮楼里,武大郎是三婆的花名。她长得又矮又胖穿着一身黑色绸缎面料大襟的衣服。穿着三寸金连绣花鞋,迈着三寸金连步,一步一扭地扭动着屁股走路。所以我们小屁孩跟在她后面高呼地主婆武大郎卖烧饼。

部队电影放映队就住在我家西边房间,给我家拉上了照明电。每星期在村里放两次电影,由于看电影有不少人抽烟。这就使我有机会能在电影收场时,拾烟头交给爸爸拆散拿出烟丝抽水烟筒用,这样就解决了爸爸抽烟无钱买烟丝的问题了。

有一天下午二点多,住在我家隔壁放电影的刘文强叔叔过来我们家告诉我,小妹妹晚上在大禾场放电影《刘胡兰》,你早点去选个好位啦!我高兴地在叔叔跟前跳来跳去的。因为又有机会等电影收场后,能拾到别人抽不完扔掉的烟头带回家给爸爸抽,这样又省钱了。

这天晚上放电影,看电影的人特别多,除部队的官兵和家属外,还有当地附近的老百姓,还有斗山公社浅水艇内河捕捞和运输船的叔叔阿姨们。放完电影后,我和村里小伙伴们用手电筒左照右照地争着拾烟头。拾完后我和小伙伴们又挤在一起看谁拾得多,他们是男孩子拾得比我多。有个调皮的男孩家里父母健康一级的劳动力,兄弟姐妹们五六个。看我是一个小女孩而且家里穷得叮当响。见到我手捧着拾来的烟头,他一手拍打在我的手上。拾来的烟头就掉到地上了,他们几个一窝蜂地抢着把烟头全拿。我伤心地哭起来了,心里想:只因父母多病和家里没有男孩,父母在人们面前抬不起头来,我就更被人欺负了。

此后,我不甘示弱,在每次放电影时,不等电影收场。我就钻进人群中去拾烟头,所以我比其他小伙伴都拾得多。后来,父亲买了烟叶种苗在自留地种上,我再也不用钻进看电影的人群里去拾烟头了。

二、
借报纸
我家需然穷,但不乏家庭文化气氛和教养。因为父亲曾是个穷教师,一个人管四个班可算作知识分子。父亲坚持每天看报纸,有先睹为快的习惯。那个年代,很难订到报纸,父亲只好去烽火角水利局或去广海街工销社看报纸。

有一次父亲病了,不能看到当天的报纸了。为了不让父亲失望,我偷偷地溜进部队住在我家对面黄团长的办公室。趁着四周无人,便随手拿几张报纸往外走。刚刚走到门口时,却被一只有力的大手拽住了我的小辫子说“小丫头看你往那跑”?我当时吓蒙了。不敢动不敢抬头看,但我很快就熟悉了这个声音。抬头一看,啊!原来是黃团长。我才松了一口气。黃团长知道我家生活特别的困难,他时常给我家送罗卜条,面粉及面粉糊我吃。黄团长送的面粉都是长满谷牛🪲虫子,那个年代,国民经济困难,部队也困难。我细心地把谷牛虫子拣掉。自从吃了黄团长送的面粉糊,我姐妹俩的皮肤漂亮嫩白。黄团长大概知道我拿报纸是给我父亲看的,黄团长说“小丫头,你父亲爱看报纸随便来拿回去看,但得让我在你的脸上画个大花猫。”为了让父亲看到报纸知道国家大事,我不在乎,便默默地点了。第二天去拿报纸,忘记了承诺拿到报纸就往外走,这时黄团长说“遵守承诺才是个好孩子”。我乖乖地让黄团长在我的脸上画大花猫,黃团长一边笑一边画,而且还在我嘴边上画上猫胡须。父母看见我这只大花猫拿着报纸回家,哈哈捧腹大笑,说“我的女儿真漂亮呀!”然后母亲把我这个大花猫脸洗干净。自此以后,我去黄团长的办公室拿报纸再也不用画大花猫脸了。原来团长见我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便开个玩笑而已。由此村里的小伙伴们给我起了外号小花猫哈哈笑。在父亲的教育和熏陶下,我幼小的心灵早就和书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虽然念了五年小学没有毕业。但我坚持刻苦自学,写日记抄报纸成了我的业余爱好,我也能拿起笔竿子歌颂人世间的真、善、美。

三、
拥军井
一九六二年我刚好六岁,那年的十月份,有一天晚上,有一队穿着草绿色军装的解放军叔叔背着背包,肩挎钢枪还有大炮和马,不露声色地露宿在我们村门口。早上当村里人醒来后,看到了队伍整齐的解放军叔叔背上背包肩挎钢枪,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雄壮有力的歌曲。大队长朱益生,民兵营长朱搌龙,及村里的村长朱福荣,朱观瑞,会计朱昆明叔和村民及父亲和我这个小屁孩。一起在村门口迎接解放军叔叔进村来住,我拽着爸爸的衣角问?爸爸刚才叔叔唱的是什么歌?这么好听真有劲的。爸爸说“这首歌的歌词是毛主席在抗日战争和解战争时期为解放军叔叔制定了铁的纪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尊守纪律,爱护老百姓,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们是革命的队伍,人民的子弟兵。抗日战争和解战争如果没有军人保家卫国付出了生命,就没有我们幸福的今天。你要记住叔叔们是好人。爸爸的教诲我牢记在心里,我从小就和解放军叔叔有了不解之缘。

部队来到了村里,大队长和村长便按排师部警卫连住在村东的五层碉楼里,部队文化室设在公社化大饭堂的房子里。电影队就住在我家隔壁房间。村里的闲置房子和做过牛栏的房子,打扫干净都住上了解放军叔叔。我们村的背后是山林,满山遍野杂草丛生。部队为了建房子,开山劈路军民也参与其中。

部队初来乍到什么东西都缺乏,我们村里划出几亩地给部队种菜生产自给。村里又给近在村门口的几十平方米的地给部队建抽水机房。自从村里住上了解放军叔叔后,增加了人口,村里一口水井的水供不应求。每到六月天,井底干涸村民和部队都用水困难。村民们为了留给足够的水给部队用。大队长和村长召开了村民大会,说“解放军是革命的队伍,没有他们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没有我们大家幸福一的今天”。决定每天早上和下午部队先用井水,中午井水留给村民们用。部队在村里住下,老百姓用水也困难。部队等到深夜人静时才去打水用,早上和中午的井水留给村民们用,村民们很感动!

每天的早餐后,村民们就和部队官兵们一起劈山开路,运石木类建兵房。留下和我一样大的小屁孩七八个,各人拿着一只水桶和铁桶,在水井旁边排队打水。每人几个水桶,把井水都掏干了。我和亚玲叉开双腿在井口一步步地往下爬,看到井底有水掏了,我们俩高兴极了。井内旁边的石块长满了青苔覆盖着石块,啊玲一不小心滑倒掉下了井内,井内的水巳经有肚脐深了,水继续往上涨,啊玲跌破了头,血正在往下流。我告诉井面上的小伙伴们去找人来接我们上去,刚好有个通信兵路过回连队,他看见水井旁边几小孩慌慌张张地东朝西望,叔叔走上前问发了什么事?小伙伴们用手指着井下面,叔叔看到了我们俩个小屁孩在井下被井水淹过了肚脐。叔叔马上放下手里的东西,他叉开双大腿往井下爬下去,先把受伤的啊玲扛在肩上慢慢地把玲送上了井面,后又下井把我双腿架在他肩膀上慢慢地爬上来,叔叔抱着啊玲去卫生队包扎伤口。我们在井下掏水,等大人收工时才挑回家。大人们收工回来得知我们掉下了水井,幸得解放军叔叔路过把我们俩救上来,便自发到营房感谢解放军叔叔们。

叔叔看见我们小孩为了给家里掏水掉到井下面危险事。部队过意不去,老百姓爱子弟兵,子弟兵更爱老百姓。部队就用木料做了几个大桶,用马车拖着到别的村里打水了。村长安排用水的时间都是为部队所想,部队的官兵很感动,说第二家乡的父老乡亲对我们太好了。

天旱水井的水供不应求,部队需要找水源建水塔。村里马上给了部队幼儿园后面的蛤乸龙山塘给部队建储水塔。供应师部、礼堂子弟兵学校和幼儿园用水。蛤乸龙山塘成年山泉流不断,是储水的好地方。同时又给了村东门楼口五十平方米的土地给部队建抽水房安装水管直接供应修配厂、粮食加工厂、腐竹厂用。从六十年初6979部队至0643部队再到53224部队,部队和村民一直都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中小学生写作園地简介:
中小学生写作园地、是我艺术社培训未来作家诗人的重要园地。
我们实行一免费二修改三发表的辅导方法:为国内国外华人子弟服务。
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辅导方法新颖,深受国内国外华人家长和学生欢迎。
请投稿:
微信号:R6049931328 许先生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机构:
精武会驻文艺中心副会长:李剑昌
顾问:
许湛荣、伍蓬莱
主任:林敬照
副主任:伍国胜 梁少华
常务理事:林敬照 伍国胜 梁少华
刘质坚 陈绮娜
理事:梅如柏 周慧君 陈泉声
陈冰玲 魏台平 甄春花
秘书长:林敬照(兼)
财务:伍国胜(兼)梁少华(兼)

主编:许湛荣
执行编辑:陈绮娜
责任编辑:冯艺儒 甄春花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与您相约
投稿微信:R6049931328
领取稿费:Chen18128290208

请点击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须知:
作品:原创首发+照片+自我介绍(文责自负)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5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凡在《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平台》发表过的优秀作品,本社将向各地报刊、杂志等纸媒推荐,并定期整理成文集出版。
敬请各位可爱的人儿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版面设计:陈绮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