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71)
诗║李耀文
第九章~第六节
首辅张居正
改革兴朝廷


明朝中期后,皇帝始怠政。
官员亦腐化,国势日下行;
一五七二年,明穆宗驾崩。
神宗即皇位,年仅十岁整。
由徐阶高拱,还有张居正。❶
三位重朝臣,一起来辅政。
徐高下台后, 只剩张居正。
首铺之大臣,诸事由他定。
重臣张大人,号乃太岳名。
湖广江陵人,睿智有才能。
神宗即位后,倚重张居正。
日听其讲学,称其为先生。
居正很严格, 要求帝神宗:
“学贞观纪要,唐太宗理政”。
当时明朝廷,积弊很深重。
纳税之土地,一半地主垄。
拒不交赋税,土地被兼并。
朝廷收入少,国库日渐空。
剥削在加剧,矛盾激化增。
农民起义军,风起又云涌。
朝廷正处于,危机四伏中。
首辅张大臣,推行改革政。
先整顿吏治,集权于朝廷。
自创“考成法”,全国广推行。
裁汰冗官员,官吏施考评。
赏罚皆有信,禁官腐败风。
提行政效力,听朝廷号令。
虽隔万里外,朝令夕奉行。
丈量全国田,以估年收成。
按收成纳税,国库得填充。
缓土地兼并,矛盾亦减轻。
任水利专家,潘季驯统领。
督监修黄河,减水灾发生。
不南流入淮,弃地转桑耕。
漕河达北京,水路得畅通。
革新赋役制,广泛施新政。
行“一条鞭法” ,农民负担轻。❷
任用戚继光,李成梁将领。
东起山海关,向西至居庸。
万里长城上,镇守北边境。
三千座“敌台",筑于长城顶
能攻又能守,北陲得安定。
对外关系上,实行互市政。
在北部边疆,广泛来推行。
与蒙古女真,交换马匹等。
修复明蒙隙,将俺答汗封。
封其顺义王,保汉蒙和平。
居正辅十年,明朝始中兴。
政经之改革,虽然利朝廷。
地主和官僚,利益被触动。
神宗渐长大,不愿被挟从。
仇视心里生,渐恨张居正;
一五八二年, 张居正病终。
受其压制人,纷纷上书证。
指其诸罪状,诉其之恶行。
神宗借此机,下谕传旨令。
免其之爵位,削去其誉名。
子孙被流放,家族遭不平。
直到熹宗时,才得以纠正。
注:❶张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汉族,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荆州卫(今湖北省荆州市)军籍。生于江陵县(今湖北省荆州市),故称之“张江陵”。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内阁首辅,辅佐明万历皇帝朱翊钧进行“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隆庆元年(1567)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隆庆六年(1572)代高拱为内阁首辅,晋中极殿大学士,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任内阁首辅十年,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镇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乱;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
万历十年(1582)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赠上柱国,谥文忠(后均被褫夺)。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死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恢复名誉。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❷“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