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携程 书画同行》之饱蘸汗水书写翰墨人生——再访中国书协理事、著名书法家杨明臣先生 每天更新 转发有礼
饱蘸汗水书写翰墨人生
——再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著名书法家杨明臣先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军事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展出了杨明臣先生的第一部被收藏的作品,使得他的书法生涯从一个业余爱好者转到了一个专业的高度。从此,杨明臣开始了专业的练习书法之路。
近年来,他的作品被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十几个场馆和各地书画院、国内外友人收藏。早在2003年,为参加“全国第八届书法创作展”,空军开办了为期二个月的“书法创作班”,邀请各处名家每周搞作品展示、名家分析。这次经历使杨明臣的书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小楷开始从唐代转为晋代,书风端工儒雅,隽秀飘逸。
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著名书法家杨明臣先生合影
多年来,杨明臣先生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杨明臣选择了晋唐作为突破口,即有魏之天真灿漫,同时兼具唐风中规整严谨的一面。他反对造作,追求气格的质朴;反对单薄,追求气度的宏阔;反对凝滞,追求气脉的贯畅。杨明臣的作品以和风细雨式的优雅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情感世界,其通篇渗透着文人气息,自然流露出书法的文化内涵。
杨明臣先生的书法以小楷见长,谈及他的小楷,杨明臣感慨颇多。他思索片刻后对我说起了他的小楷临池心得:
杨明臣说:余好小楷久矣。故常有好书者问之,是练小字难还是大字难,余总无以为对。比如体育界的篮球与乒乓球,打到高境界皆不易也,然非同类,不可类比。书法亦然,小字非大字之缩小,大字亦非小字之放大,各有其道,亦各有其技。又或问日:怎么能把小楷字写好,何为之好?此更非一语所能详也。南朝王僧虔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窃以为小楷之上品,首为神采,亦不可稍废形质。当如雅士出山,美女登台,风神超迈,气质脱俗。或风流俊逸,或秀外慧中,或典雅高贵,使人望而生敬慕。为书如斯,当有四贵。
那么,杨明臣先生所说的“四贵”到底是什么呢?杨明臣滔滔不绝地讲道:
一贵沉静。李世民《笔法决》云:“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即言字静先必心静。作小字必心不忐忑,气不局促,目不旁视,神不他虑,心静方能腕实,腕实方能指稳,指稳方能使心中所思所想生发于毫端,此所谓心法统摄手法也。在心法统摄下,无论用笔、结字、章法、气息,都要自觉追求一个静字,使作品远离狂野、浮躁、粗俗、轻佻之气,多几份安闲、清淳、静逸、书卷之气。
二贵精严。大字作品入目,往往先有宏观,由整体之势尔后局部。小字作品,人们往往近而观之,目光常聚焦于一字一画,用笔务精,结字务严,方能经得起审视玩味。古人论书多涉及用笔与间架,此二者对小字尤为重要,不可稍怠,不可偏度。其用笔,贵在精准细腻,一点一画、一撇一捺,一钩一挑,须起始有法,运笔有神,遒劲而不失漂浮,厚重而不失臃肿,少画而不失单调,多笔而不失雷同。晋卫铄《笔阵图》云:“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明董其昌又云:“盖用笔之难,难在遒劲”。此用笔之要诀,不可不勤践深悟也。其结字,贵在严谨。字因点画而立,一笔两笔之字,十笔数十笔之字,都要精心布排,粗细大小得当,位置恰到好处。有时一字将成,一点即毁;或一字未立,一画出神,故不可稍有草率也。求结字之精严,既要师古人之有,又要敢为古人之无;既要求严整之像,又要戒平淡落俗;既要营造一字之精,又要关照前后左右。王羲之云:欲书,应“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劲,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先。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一幅小楷作品,用笔结字既精且严,其品格自不落庸下也。
三贵高古。夫书法,民族之国粹,贵有传承。若离根绝源,必如断线之风筝,不知所终也。得古法之奥,出高古之气,此书之上品者不可或缺也。习小字者,或一碑一帖,或数法帖兼而习之,皆为正途。惟其师古,或得其用笔之妙,或得其结字之法,或得其气息之韵,于创作皆大有裨益。人之不同多矣,故对书法风格之所好所求亦多矣,有好飘逸峻拔者,有喜古拙厚重者,有求整肃丰茂者,有慕欹变多趣者。而品格欲立,师宗宜明,不可盲目摸索,徒费时日。窃以为欲飘逸峻拔者可师献之《十三行》及褚、虞法帖;欲古拙厚重者可师锺元常诸帖及右军《乐毅论》;欲整肃丰茂者可师颜鲁公及北碑墓志小字帖;欲乐欹多变者可师黄道周、张瑞图诸公。此为一孔之见,可因人而参酌。不论何种风格,皆不可远离古意。古来以书比人或以人喻书者皆多有之,人者,“腹有诗书气自华”,书者:“字有古意品自高”。
四贵有我。书无我不立,然“我”非孤立之“我”,是在师古基础上之“我”,是得古人之法又融入我意、法、情、趣之“我”。如一人之而不类万人,形神仪态卓然自立。为书完全成自家像殊乎难矣,非数十年累功不能成也,初或稍有我像,而浸淫日深,追求不止,品格日彰。或为一种意韵,或为一种格调,或为结字之巧,或为用笔之精,出于心而载于手,得于古而出于新,膺于时而脱于俗,使人观其字如见其人。立自家品格,书难于斯而贵于斯,当为书家毕生所求也。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杨明臣的品格。杨明臣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部委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公益性书画捐赠活动,他还出版了硬笔书法集《古文集萃》、毛笔小楷册页《洛神赋》、《杨明臣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名家研究——杨明臣书法集》、《杨明臣小楷——华意萃钞》。现在的杨明臣仍一如既往地锤炼着他的书法艺术。杨明臣告诉我他要静下心来,精心创作出一批作品,准备在中央党校名人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温文尔雅,淡泊自守的他,平日不事张扬,唯以踏实工作潜心治艺为乐事,追求一种至真恬淡的人生志趣。他追求的不仅是清新秀逸,婉丽多姿,同时也是风骨铮铮,气吞大荒的审美境界。“毫端蕴奇墨存香,染翰挥毫神韵长”,我们期待着杨明臣以旺盛的创作精力和执著的艺术追求,在书法艺术的殿堂中走的更远!
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杨明臣感慨万端地说:“艺术是沟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最佳渠道。为人之道,以善为本。从艺之路,积健为雄。只要持之以恒,把字写好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我们不能不从杨明臣的话语中感悟他的精神与境界,更不能不从他的作品中体会他的品格与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