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刘备
文/必正
铆足斯文剜丹田, 舍妻抛子续桃缘。

(桃园结义)
诠释:
此诗第一句就隐含了刘备的姓名和品行。铆足斯文,刘备的名字揭示,文人持刀,田头晒文,可见斯文何其盛也。剜丹田,丹田是人之气门,剜字带刀,合成刘备。且剜丹田言及善忍,喜怒不动声色。刘备本不好读书,给人的印象却是温文尔雅,文质彬彬,见了格外亲切,让人信服。
第二句,刘备为了置身列强,争霸天下,敢于舍妻抛子。当他兵败新野,狼狽逃窜时,把家小交由赵云护卫。途经长坂坡,赵云被困,甘夫人临危托孤,投井自尽,赵怀揣阿斗杀出重围。刘备从赵云手中接过阿斗,掷之地上,说,为此犬子,几乎折损了我一员爱将!提到甘夫人殉节身死,说,兄弟如手足,妻妾如衣裳,衣裳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接。他的这一番表白,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从此,赵云铁心跟定刘备,与桃园兄弟成了铁哥们。
第三句是说刘备拥有两川之地,建立蜀汉王朝后,尽起倾国之兵,兴师伐吴,为关羽报仇,夷陵一战,败走白帝城。刘备向来自称是刘汉之后,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以赤帝之子自诩,自称火德,光耀寰宇。刘备作为赤帝之后,泪洒白帝,托孤中途,冤冤相报也在情理之中。
第四句作结。刘备这人因火成事,因火失事。创业之初,火烧新野,让刘备有个歇足之地。火烧赤壁,乘机巧取三城,连得两州,争得了安身立命之地。火烧藤甲兵,稳住了大后方边塞之地。火候够了,刘不谙时务,以一己之私,废天下之公,举倾国之力伐吴,至使七百里营寨付之一炬。这正应了诗中所言:火中成就火中还。

(白帝托孤)
据史料与传说记载,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大树楼桑村)人,自称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究竟是不是,也无法考证。改朝换代的动乱时期,冒认官亲者多,扯起皇族后人旗号造反、争天下,不乏其人。陈胜、吴广不也“诈称公子扶苏”等人吗?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有高人指点,出这一招并非难事。何况后来还真成了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其身份也就无庸置疑了。
刘备是靠镇压黄巾起义、讨伐国贼董卓等活动起家的。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遭失败,先后依附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他告诫其后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以至陶谦、刘表等甘愿把本该属于自己儿子享有继承权的基业,转让给刘备,让刘备做徐州、荆州的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目空一切,孤军伐魏,军事冒险,座失荆襄,败走麦城,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因羞愧难忍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许刚勇)
(浪淘尽 千堆雪)

(风驰电掣 与时俱进)
下期预告:也说孙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