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珍稀菌种

(范世强报道)中秋节前夕,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研究保护中心科技人员在保护区腹地的一处针阔混交林进行红外相机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忽然发现了一片奇特的菌种,工作人员现地拍照后,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登武教授鉴定为大把子杯桩菇。

大把子杯桩菇,菌盖半球形、边缘稍内卷,土黄褐色至灰白褐色,菌柄粗棒状,具蘑菇香味,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的李素玲教授等人于2020年在山西吕梁山林区研究发现的一个分类学新物种。基于多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大把子的一种传统野生食用蘑菇是隶属于假杯伞科Pseudoclitocybaceae杯桩菇属Clitopaxillus的一个分类学新物种,李素玲教授将其定名为大把子杯桩菇C.dabazi。该种与分布于欧洲的C.alexandri和C.fibulatus形态特征相似并且有密切的亲缘关系。据研究多发生于油松、落叶松纯林或松栎混交林内枯枝落叶层及青茅草地上,一般在秋季中秋节、国庆节前后出菇,采集期45天左右。

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但是缺乏系统完整的调查。这是因为陕西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省份之一,多年来全省乃至全国科技人员一直把秦岭作为动植物保护研究的重点,对韩城黄龙山的研究相对薄弱。陕西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技工作人员虽然对保护区新的物种时有发现,诸如近年来发现猴头、灵芝、四萼猕猴桃、软枣猕猴桃等,由于受野生植物辨识能力等限制,终有挂一漏万的感觉。专家呼吁陕西省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研究应尽可能向韩城黄龙山倾斜,以揭开韩城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神秘面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