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聊潘金莲和武大郎
文/张正军

潘金莲,花枝招展,引蜂惹蝶。风流淫浪,心似蛇蝎。天下笫一之荡妇。武大郎,个头超短,不过三砖。畏琐鼠胆,极陋不堪。世间少有之丑男。这两个栩栩如生流传了千百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形象自然是从《水浒》得出的。以前我真的很欣赏施先生的高超手笔。现在,我褒而后抑。对先贤前辈有如下之评判:轻信馋言,不做调研。现成故事,拈來照搬。泼尽污水,害人不浅。为啥如此说?敬请诸位看官,老太太吃蛋羹,稳住匙子慢慢下观。
其实历史上真有潘金莲武大郎其人,却无其事。千古风流,万人恨事。潘金莲伙同奸夫西门庆谋杀亲夫武大郎。子虚乌有,纯属杜撰。若晓端详容朽从头略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潘金莲。她乃河北贝州清河县潘家庄人氏。其父贝州知州。也就是说她是潘知州大老爷的千金小姐。从小聪颖贤淑,貌美如花。是远近闻名的大美女。
武大郎,名植人称武大郎。河北清河县人氏。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是遐迩闻名之帅哥。从小家境贫寒,早年丧父。与母相依为命。

潘武两家同县邻村,常有來往,相互接济。美女帅哥情窦初开,两情相悦。你爱我恋,顺理成章。潘父看在心里喜在心上。他认为武大郎是个可塑之才。于是见风使舵,顺水推舟。嫁女金莲于武植。婚后二人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武植不负岳父信赖,积极求学上进。不久魚跃龙门,进士及笫。官授山东阳谷县令。金莲不仅为大郎生儿育女,把小日子过得兴盛红火更助丈夫大事业风生水起。武植勤政爱民,公正廉明。是一方百姓的好父母官。说这么些,意在表明潘金莲,武大郎都是世上一等一的好人。既然如此怎么会有《水浒》里那般龌龊故事发生?好,看官问得好。下边容朽就此问题作答一二。
人都少不了有个三亲六故,四友八朋。武植有个同窗好友姓黄名堂。屡试不笫,弃学经商。事业欣欣向荣,生活也是蒸蒸日上。但老话儿有云: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來。一场大火把黄堂的事业与生活烧得干干净净。水淹立时空,火烧当日穷。黄堂一家老小何以为计?危难时刻黄堂想起学兄武植,前往投奔。希望谋个一差半职,或是些许资助。
学兄武植召待学弟黄堂百里桃一。天天好酒好菜,日日好招好待。一晃一个多月过去了,就是谋职资助丝毫不提。令黄堂心急如焚。久而久之由急变恼,恼而生怒。终于择日收拾行装不辞而别归乡而去。三日归程黄堂走了十几日,何也?原來一路之上恼恨至极:想我黄堂,当日你武植困顿之时我也曾资助于你。今日我落难來投,你却无情无义,不帮不助。我热脸贴了你冷屁股。可恨可恼!真是:穷在当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思來想去决心打击报负武氏潘氏夫妇二人。
黄堂,人如其名,好个"荒堂"。这个黄堂"荒堂"也才情不菲,擅于绘画长于诗文。凡黄堂所经大街小巷,高墙短壁被他图画书写得比比皆是。是啥呢?正是日后《水浒》里潘武那一段风流恨事。这人呐,好事者多矣!黄堂杜撰的故事很快象生了腿脚,长了翅膀。飞往东西南北,传扬四面八方。
十几天路程黄堂"荒堂"把潘武故事编全散完。他终于出了口闷气心觉稍宽。
离家尚约半里许,疑似眼差路錯。天外何时飞來一处院落?房舍俨然,光辉耀眼。十数间琉璃瓦到顶的青砖大房栉次鳞比,三进院套,宽绰明亮。朱门高墙好不气派!渐近大门正在迟疑,恰巧娘子满面春风迎黄堂进室坐稳细叙端详。却原來"荒堂"去不数日,武植便将夫妇两人半生积畜全部拿出派工匠十几人花近月余时间盖妥这套院落房舍。黄堂荒堂几乎听傻了眼。听罢,一拍大腿:我铸大错矣❗赶忙携妻儿沿其归路尽除,所绘画图,所写诗文。然壁上图文可抹,人心烙印怎塗?
老百姓,管你孰真孰假。只要故事好听悠悠众口照传不误。所以贩夫走卒,商贾名流。品香茗于茶肆,会高朋于酒楼。说唱评弹,人人爱听,个个乐传。
文前我曾说此故事害人不浅。当这故事传至潘金莲的故里清河县潘家庄。全庄上下羞愧难当,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故将庄名更改曰:黄金庄。此后潘武两族尽皆蒙羞。所以数百年來两族后人,阡陌相通,老死不相往來。鸡犬相闻,绝无联姻成婚。
黄堂,荒堂,觉特亏欠潘武兄嫂,所以极力劝说其子子孙孙。想方设法挽回影响。
黄堂子孙找到施公后人详告其父祖犯下的大錯。而施公后人亦感同身受,竭尽全力为潘武找回颜面讨还公道。施黄后人曾诗曰: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氏祠堂了公案,施姓欠账施姓还。又:施武两族联手重修武氏祠堂并树碑撰铭文曰: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曰:田公。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贤慧有加,乡里皆赞。公少时聪敏上进,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授山东阳谷县令。兴利除弊,清正廉明。乡民聚万民伞以敬之。悠悠岁月,历历苍桑,名节无端被毁,古墓横遭毁劫,令良士贤妇饮恨九泉。痛惜武公,以示后人,是为铭记焉。
此诗此碑于公元一九四六年被发掘发现。它的现世是为武大郎洗白身份的最好证明。更是为比窦娥还冤的潘金莲平反、昭雪、翻案之丹书铁券!
悠悠毒舌太厉害,它比闪闪钢刀更可怕。钢刀伤人尚有迹,毒舌伤人了无痕。钢刀伤人有尽时,毒舌伤人铸永恨。
潘武两族从今而后终于抹掉了罩在心头,千百年的阴影魔咒。可以扬眉吐气呐喊一声:我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皆好人也!
愿潘武两族后人,永无芥蒂,将相言和。心心相印,手手相牵。再续新故事,再谱新章篇!

温馨提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谢谢!
本期责任编辑:半醉半醒
编辑监制:对影成三人 半醉半醒

【作者简介】张正军:1944年生,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小学负责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退休,远方诗人学会会员,黑龙江诗词协会会员。

【精英金牌主播简介】书语。一位行走在正义与文字间的文明使者。闲暇之余愿用声音给生活一抹艳丽,给别人一份愉悦,给自己一丝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