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十)
秦西民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九年了,每每缅怀父亲的时候,他的音容笑貌以及令我们刻骨铭心的往事,常常浮现在我眼前,引起我的回忆。
缅怀先人 继承遗志
在父亲去世的二十多年里,我们兄弟姐妹对父亲的的思念,不仅不能忘怀,反而与日俱增。为了更好地寄托我们的哀思,特别是梅姐,喜姐他们更有为老人立碑的想法,我们一致赞同,为老人立了标准较高的纪念碑。按照老人生前习惯,不分男女,按年龄大小进行排列,并将前母亲李月芝以烈士身份列入。为永久缅怀父亲的一生,背面我们一致同意首先用“难忘”表明父亲的一生是难忘的一生;父亲去世那天,更是难忘的一天;一九四四年正月初三,在我们心中,永远难忘。还刻上了:
抗倭寇两把匣枪
闯龙潭万人敬仰
求解放满门英烈
佑子孙千载兴旺
来表现先父的一生和心愿。在立碑过程中,我到过茌平县烈士陵园,瞻仰了非常庄重的的烈士厅,尤其是看到前母亲李月芝烈士,只有图解,没有照片,非常难过,我想如果父亲还在,看到展板,一定会制作出照片,充实到展板上去的,以完整展板,更好地缅怀先烈,教育后人。我在和兄弟姐妹统一意见后,决定去找对前母亲印象深的本家老嫂子,他尽管已九十多岁,可回忆起来,还是蛮有印象。同时,让年近九十的本院老人秦光晨也帮着一同回忆母亲的音容笑貌。还请来了照片制作大师,经过反复酝酿修改,终于将制作出了比较理想的前母亲遗像。并经过村委上报给镇民政所,送到烈士陵园,张贴在前母亲烈士像处。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寄托了晚辈的哀思。

现在,有德艺双全的李乃德老师,有热心于革命传统教育的民间剧作家牛洪祥,李福琴老师,有网络诗人冯克友,有县文化馆七彩年轮公益艺术团的领导及其义演话剧《秦怀玉》的全体演员,共同参与了父亲英雄事迹的编写,作品的研讨以及多次彩排演出。令我们全家人感动万分,在此,谨表衷心地感谢!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让父亲的事迹彰显于舞台,彰显于茌平人民面前。真正达到了缅怀老前辈,弘扬正能量的目的。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五年了,可他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到他为党为人民终生奋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努力学习和工作呢?我们必须继承父亲的遗志,做好本职工作,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父亲放心,安心,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我们一定要教育好后代,努力创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