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日子难(随笔)
张秀花/甘肃
边远农村地区仍然十分落后,土地贫瘠,干旱少雨,有种薄收,农业经营年年亏本,青壮年多数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生话基本上还过的去。但是,近年来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各行各业为了防疫停工停产,经济急剧下滑,靠苦力吃饭的农民工,也没有了赚钱的门路,只好回家务农。
仅靠几亩薄田,也难以维持物价上涨的生计,为解种子化肥的燃眉之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抢青行列。今年野生草药价廉特别高,从开春人们就开始采挖茵陈,由原来每公斤干药十二元,涨到后来每公斤十六元,从新鲜嫩嫩的茵陈开始采挖,到了春夏之交的高蒿人们仍然还在用镰刀割,割回来的高蒿用铡子铡碎,也有药贩收购,采青的人们都幸灾乐祸,相互之间攀比收益。民间蓅传着一句古话:“正月里茵陈二月里蒿,三月里茵陈当柴烧。”难道四月的高蒿还能入药吗?茵陈药用价值广,是中医治肝病的重要药材之一,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人们坏了良心违时去采,商贩黑心去收购,废草源源进入药厂,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药用价值。

到了秋后,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满山遍野的酸枣树,开始抢摘末成熟的绿酸枣。因为,酸枣价格一路飙升,从每公斤十二三元,涨到后来十八九元。价格的诱惑,人们也顾不上许多,采青涌向沟壑悬崖峭壁,只要能钩着的全部迫不及待的采摘,连根拔起,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既破坏了生态环境,又毁掉了来年的资源。主要的是酸枣失去了原有的药用价值。
为了钱和眼前利益, 我们供给制药厂的原材料已经没有药性,怎么还抱怨现在药不医病呢?这样做也是损人不利己,如果我们有一天得了病,需要这种药来医治,还能痊愈吗?将来药出厂,价钱也是原材料的几十倍,我们能用的起吗?这也不是什么好事!草药价格一路上涨,证明需求量很大,多数人身体已经处于亚健康状态,只有全民健康,才能国富民强。
我们个人的力量谁也难以挽回当前的趋势,因为有药厂大量的收购,所以就有人采摘出售。采摘野生草药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到荒山野岭杂草丛生的地方去采摘,到处荆棘塞途,只有难一逾越的小道,有多少人因此而丧命致残,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冒这个险呢?可恶的疫魔阻断了农民的赚钱门路,出于无奈何,只能就地去材,开始抢青,放弃良心,挣钱来维持生计。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疫情所造成的暂时困难,但愿疫情早日结束,愿世界平安,⼭河⽆恙,所有的⼀切都进⼊正轨,农民走的出去,有份务工,才可⼀切尽意。

作者简介:张秀花,甘肃省镇原县人,60后农村家庭主妇。劳动家务之际热爱学习写作,先后在刊物和公众号平台发表散文、诗歌百篇之多。作品关注度高,是读者最喜爱的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