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語涵香】

【作者简介】
杨凤保,男,汉族,1980年2月出生,河北承德人,1997年12月入伍,中共党员,大学文化,从戎23年,职业军人,从小酷爱书法,诗词,楹联,喜文弄墨,先后师从倪进祥,何昌贵等中国书法家,同军旅著名诗人朱曾权几十年如一日攻书写诗和传统文化,作品散见军内外报刊和文学网站。追求简约飘逸隽秀的诗风,善长楷,隶,行书!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长春市西安桥外干休所
通联:吉林省长春市富民大街中铁城A3地块7栋2单元1503室。

【深切怀念我的母亲——杨秀荣】
——写于母亲病逝三周年
母亲于2019年5月2日清晨闭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给三个儿子的心中化作了永恒的记忆!她用一生的爱和善良默默献给了他的儿子。回忆母亲的一生只能用伟大的母爱来诠释!她用一生的善良大方教会了我们成长进步和如何去生活。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一个善良有责任心的人,做一个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人,让我们知道如何挺起脊梁坚定自己的人生和方向。

记得儿时的母亲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身影,白天随父亲到田里劳动,回到家里还洗衣做饭。每天我早上醒来,总看到她在锅边忙的团团转,总会端上热腾腾的饭菜,到了晚上还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到半夜,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无边。

母亲是个性格开朗和热心的人,她看见人总是提前打招呼,并主动帮忙有困难的人。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人多,家里非常困难,因为三个孩子差不多一起长大,过着吃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作为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母亲用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三兄弟撑起一个家,总是想方设法让我们吃饱穿暖,让我们都从寒门学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为国家奉献了青春和热血。

记得有一次家里断粮了,母亲就带着我到姨妈家里借粮,当时是要越过一个沟沟坎坎的山梁,那时候路也没修,只能跟着行人走过的痕迹艰难地翻山越岭,我跟着母亲用自制愚笨的单轮车吃力地推着一袋粮食,到达山梁时已经快到半夜了,赶上天黑又下雨,伸手不见五指,路滑泥泞,当时碰到了一个大沟坎怎么也过不去了,无奈之下,必须抗起粮食,母亲就用她瘦弱的身躯扛起一百多斤的粮食一步一步挪过了那道沟坎,当时我虽然才十岁,这件事深深地震撼了我,至今还历历在目,每每想起这件事,让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碰到任何困难中从没退缩过,是母亲的这种精神给了我一生勇往直前的动力。

我家的老屋,门前有条小河,这条小河直接从山里流到门前,每到夏季来临,山洪都爆发洪水,有一年夏天,天天下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洪水流的非常大,伴着石头洪流滚滚,巨响十分吓人,为了安全,母亲半夜将我们叫醒,让我们都站在搭好塑料的高台子上,她就在狂风暴雨中直直站了整整一夜,为了我们担心了一个晚上,因为这场雨母亲发烧了好几天,当时医疗条件差,也没能及时去医院,母亲晚年的病也与那次暴雨有关。

母亲是个心情豁达有善心的人。小时候我们村里有几个光棍汉,母亲经常在自己都吃不饱的情况下把饭菜拿给你们吃,我记忆里有个孩子爹妈都没了,经常蹲在我们家门口,母亲不仅给他饭吃,还经常給他缝补衣服,逢年过节都把好吃的送过去。

关于我们兄弟从军的事情。我是最后一个从家里走来的。高中毕业我考到了承德师专,受弟兄们的鼓舞,我毅然放弃了师专之路,踏上了北国的列车从军了!当时亲人和邻居都劝母亲把我留下来给她们养老,谁知道母亲一拍大腿哈哈一笑,我生儿子就是希望她们将来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我不能拖她们的后腿,母亲用她博大胸怀和无私的爱诠释了她一生的情怀!

母亲的一生是慈爱善良的一生,又是艰苦磨练的一生。她小时候,由于赶上了文化大革命,那时候姥爷是县里的水利局局长,被迫害受不了罪,因病早早离开了人世,母亲被迫读高中时就辍学了。为了姥姥家的兄弟姐妹们的生活,直接嫁给了我的爸爸,那时妈妈才十七岁。直到我上中学,妈妈还总提起那些不堪的往事,那个时代妇女根本没有什么地位和决定权,也是我们这些人根本理解不了的!因这事她委屈了一生。母亲就把她一生的遗憾变成了对儿子们的希望。为了供我们三兄弟上学长大成人,她吃尽了生活的苦头,经济上的困难导致她冬季都没有棉服和棉鞋,那时候她总说不冷,穿的热难受,她跟别人不一样,用这些善良的谎言维持着一家人坎坷的生活。那些生活中的风风雨雨至今历历在目,终生不能磨灭在岁月的记忆里。

如今她老人家已经离开我们三个年头了,我一直感觉她就在我身边指引我感召我,她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了儿子们的心中。

母亲是伟大的。虽然她是最普通的乡村妇女,她毅然决然把三个孩子都送到了战斗的第一线,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如今虽然赶上了和平年代,但水灾火灾,震灾都在我们从军的20多年里不断出现,这些救援和训练工作考验了我们三兄弟的品性,不忘初心的用青春和热血回报母亲回报国家,在任何困难中从没低过头,学会了在组织中独立自主的走一条勇往直前的人生路。

感谢母亲,感恩养育,儿子对您远去的身影叩首!
(音频原唱原作;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