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苏轼诗词与《明史》考证小别山
——汉川历史文化探源
文║吴雷
(一)从苏轼诗词中“二别”考析甑山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代表人物。宋朝元佑八年新党执政,他因得罪宰相章惇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在他被谪放岭南的日子里,写下了《予初谪岭南过田氏水阁东南一峰丰下锐上俚人》。
倚天巉绝玉浮屠,
肯与彭郎作小姑。
独秀江南知有意,
要三二别四三壶。
其诗中“二别”一说,经查《考四库全书》,施注苏诗卷三十九,宋苏轼撰施元之原注:武进邵长蘅删补,大别山在汉阳府城北,小别山在汉川。
据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卷十八》注:“大别小别大别山在湖广汉阳府城东北,汉江之右,禹贡内方至于大别即此。三国南北之际常为必争之地,一名翼际山,一名鲁山以山有鲁肃祠故名。小别山在汉阳府汉川县南,山形如甑亦名甑山,左传吴与楚戰济汉而阵自小别至于大别即此。”
又据《明史·志·卷二十》:“汉川府西少北。元属汉阳路。洪武九年四月改属武昌府。十三年五月还属。南有小别山,一名甑山。”
因而,据此东坡先生诗中二别当为大别山(今武汉汉阳龟山),小别山(今汉川马鞍甑山)。
(二)南北朝名将尉迟迥封爵湖北汉川甑山
尉迟迥(516年―580年),字薄居罗,山西大同东人,鲜卑族。西魏、北周著名将领,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
尉迟迥能征善战,为国收复了弘农,沙苑等地,立下赫赫战功,二十九岁就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西魏废帝二年,入蜀征讨萧纪,连战十次将其击败,以功为大都督。虽身居高位,却从不居功自傲,悉心辅佐皇帝,一心为国。杨坚图谋篡位时,尉迟迥率兵保卫北周江山,兵败后自尽殉国。
常乐公主评价:尉迟迥,周之甥也,犹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足为忠烈。
蔡东藩谓:然如尉迟迥之为国死义,亦足垂千古矣!
考唐代李延寿《北史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尉迟迥字薄居罗,代人也。···大统十一年,拜侍中、骠骑大將軍、开府仪同三司,进爵魏安郡公。
唐代令狐德棻《周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诏迥为大都 督、益潼等十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以平蜀功,封一子为公。
可知西魏文帝元宝炬十一年,尉迟迥因战功卓著被朝廷封爵魏安郡公。
据唐代魏征《隋书.卷三十一.志第二十》甑山梁置梁安郡。西魏改曰魏安郡,置江州,寻改郡曰汶川。后周置甑山县,建德二年州废。开皇初郡废。有阳台山。
元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四》尉迟迥遣其子魏安公敦帅众十万入武德,军于沁东。魏安县公。《五代志》:宕渠郡垫江县,后周为魏安县。又,沔阳郡甑山县,梁置梁安郡,西魏改曰魏安郡。
清代迈柱《湖广通志.卷七山川志》汉川县阳台山隋志甑山县有陽台山一名仙女山。
当悉汉川旧名甑山县,西魏时期改名魏安郡。
一代名将忠烈殉国,做到了人臣的典范,值得后辈敬仰。封爵魏安郡公是他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汉川人民的骄傲,他的赫赫声名将如耀眼的明星在这方美丽的天空上璀璨绽放!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