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向滚滚红尘借休闲
——论“休闲与劳动”的辨证统一关系
作者 古广祥
我是崇尚休闲主义的热情者,故对英国作家王尔德的“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最有感悟,其处世哲学或多或少影响了我的生活。此话尽管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它真实地展示了我的内在本质。

休闲与劳动并不一定是相互对立的,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为统一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在“机遇是另一个主宰”思维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环境中,“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是当下很多人的处世态度,特别是年轻人把“头上的天堂和脚下的道路,就是我一切的追求”上升为第一信仰,“占有欲”固化了他们的人生观,这或许符合他们“风光好”“稻稼成”意愿。然,就生命本体而论,《黄帝内经》有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当今社会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足够的生活所需,但他们依然甘做物质的俘虏,这种生活方式和功利表现,恰如中药联所述:
打夏/游冬/千里及,
离南/怀夕/两头忙。
休闲是“精神解放”的一种境界,是人们劳动之余必要的自由体验。然而,当下人这种“忙,忙,忙”的劳动观念,却造成了休闲观念的缺失。生活是人生暂时投宿的旅社,人生苦短,钱,钱,钱,欲海难填,一生当着几两屐?我认为,未必钱多就是好,人们不应该以牺牲闲暇与自由为代价换取生活资本。休闲是“人成为人”的过程,人们应该对生活的品质进行反思,唯此才能觉醒生命的意义。

休闲是人的本性需要。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休闲活动既不妨碍人的自由实现,也不对人的创造性有所限制。为了让自己的心灵获得休息,数年前,我修营别业,远离尘嚣,并以词牌联
“踏月/寻梅/且坐吟。”
记录恣逍遥的生活。古公馆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环境十分宜人。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撰联咏之:
“槛外风光雁说明。”
我亦撰中药联
“蓬莪/必也 山凝/杂色/燕含珠。”
休闲是人性的一种回归,这就是我远离闹市及崇尚休闲生活的缘由。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古公馆的“醉太平”生活的确把烦恼忘记,让快乐延续。词牌联
“心月照云溪。”

休闲是“严肃与随意”之意志论与决定论最高贵的表达。悠闲与懒惰是两回事,休闲不是看破红尘,不是倚木而休,而是为了做出某些有益的事的时间。台湾诗人余光中说过:“天下的事情都是忙出来的,唯有文化是闲出来的。”2011年、2013年、2016年,我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环境中,创作了《中药趣联》《词牌巧对话人生》《闲把人生细思量》等文集,“艺术家智库”也是在休闲的日子里组建完成的。
每年春夏,我及香港同好都在古公馆接待海外侨领及中外文人墨客,可以说,向来宾推广中华文化是我们永远的主题。由此可见,把事务转换成休闲,在休闲中完成事务是可行的,“休而不闲,闲而不休”是可以催生出更高层次的社会价值。

21世纪是大众旅游休闲时代,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曾载文指出,2015年,世界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发展中国家将紧随其后,可见休闲时代已经到来。虽然“休闲”和“休闲权利”用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若把休闲分成“假、闲、暇”三个层次看,也许大多数中国百姓目前仍处于“有假而无闲”,“有闲而无暇”的状态,即便是外出旅游,也是千人一面的刻板休闲方式。正当的游玩是对辛苦的安慰,也是为明天工作作准备,但愿休闲主义能引导人们进入品质的生活时代。

真正生活,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活出质量。随着休闲经济体系的建立,人们对生命的意义将有更高的期待,词牌联
“放心闲 惜花春起早,”
“应景乐 爱月夜眠迟。”
的意涵,已成为反映休闲生活的重要指标。善待自己的心情,也就擦净了自己的心灵,由此可见,休闲既是社会公共价值目标,也是对文明作最终的一种考验。

幸福,并非是强调物质第一,何为幸福?惟借词牌联
“解愁/望远行。”
才能阐释生活的真谛。随着社会文明与进步,休闲文化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之一。英国发明家斯蒂文森说过:“具有偷闲本领的人,往往拥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个性。”假如你失去休闲,当心,你会失去灵魂。
2019年6月写于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