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荣先生《七律.山村立秋》三首之二简析
文/王楼(内蒙古)
七律·山村立秋
张玉荣(内蒙古)
二

携童挈侣踏秋山,峰自幽森云自环。
千古危峦岩页密,万寻峭壁石苔斑。
雨冲曲径迷游客,岚绕孤台隐戍关。
沿涧观泉闻鸟语,兴浓近午不思还。
张玉荣先生擅长七律写作,可谓七律高手。其律作格律严谨,章法规范,对仗之工巧堪为典范。这首七律正充分体现了张先生的创作风格。
这是一首写景状物力作,立意明确,笔墨集中,意象鲜明,用典雅而鲜活的文字,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秋景图画。
下面我对该诗作一简要解析,与诗友们共享此佳作之美之妙。
首联,“携童挈侣踏秋山,峰自幽森云自环”,首句说左手拉着小孙子,右手拽着老伴登上秋山,既扣题目“山村立秋”,又交代了同行的人物。第二句紧承上句,写登上山向下看到的景象:山峰幽静冷清,白云环绕着山腰。句中“自”是衬字,没有实在意义。
颔联,“千古危峦岩页密,万寻峭壁石苔斑”,出句说具有千万年高高的山峦岩石结构象层层的书页一样密实,对句说万丈的峭壁上苔藓斑斑点点。“千古”“万寻”都用了夸张的修辞格。句中“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这一联对仗工整,上下句词性完全相对,结构一致,句式相同。
颈联,“雨冲曲径迷游客,岚绕孤台隐戍关”,出句说经过雨水冲刷的弯弯曲曲的小路,使游人感到迷茫。对句说被山岚云气缠绕笼罩的高高孤耸的烽台隐藏着古代军队戍守的关隘,也寓示着古代戍守边关的往事已被历史的烟云所淹没。这一联对仗也十分工整。
尾联,“沿涧观泉闻鸟语,兴浓近午不思还”,上句说沿着山涧看泉水流淌时,听到鸟叫的声音。这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单句,主语(我)省略了,“沿……泉”是状语,“闻”是谓语,“鸟鸣”是宾语。这句话由上面写形,转而写声——鸟鸣。下句抒情,直抒胸臆,说兴致极浓,虽然已近中午,但还是恋恋不舍,不想归还,表达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写景选材典型,用语凝炼,意蕴丰富,特别是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动词、形容词,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动词“踏、迷、隐”等,形容词“幽、森、斑”等,都增强了语言的活力。对仗驾驭的娴熟,更是非一日之功,值得我们诗词爱好者学习借鉴!
2022.9.21

【作者简介】:王楼,网名老教师,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包头诗词学会会员,敕勒诗社会员,晚晴诗社社员,部分诗词作品、诗词评论发表于《包头诗词》、《晚晴逸韵》、《九原群文》及诸网络平台。先后由诸微刊平台出诗词专辑、诗词赏析专辑百余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