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篇连载-史诗(169)
诗║李耀文
第九章~第四节
郑和七下西洋
壮举史上无双


成祖继位后,建树亦颇丰。
五次征蒙古,缓解威胁情。
下令建新都,迁都到北京。
成就垂史册,大事有一宗:
郑和下西洋,天下都轰动。❶
壮举史无双,世界皆震惊!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名。
云南昆阳人,伶俐又聪明。
太祖在位时,为宦入宫廷。
分到燕王府,深得朱棣宠。
靖难之役时,与棣共死生。
作战很勇敢,立下汗马功。
朱棣即位后,三保频提升。
内官监太监,又赐其郑姓。
人常称郑和,三保太监名;
为宣扬国力,另说寻帝踪。❷
一四零五年,郑和航海行。
带船使西洋,了解诸国情。
马六甲海峡,乃是分水嶺。
以东叫东洋,以西西洋称。
第一次出海,率领之部众。
共计其人数,二万七千名。
士兵与水手,官员和技工。
翻译诸人员, 随队之医生。
二百四十艘,船队特威风。
船长四十丈,宽十八有零。
世界首屈指,船舶之巨型。
刘家港出发,一直向南行。
首航之目的,到爪哇古城。
至苏门答腊,锡兰山国等。
每到一国家,接待都热情。
拜会国王时,成祖信上呈。
送上重礼物,结下友好情;
一四零七年,郑和返航程。
各国之使者,纷纷随郑行。
来到大明国,与明建友情;
回国没多久,郑和又奉命。
带人两万七,再次起航程。
途经柬埔寨,文莱泰国等。
到达印度后, 船队稍休整。
又至锡兰山,将佛牙迎请;
此次之远航,历时两年整。
成祖龙颜喜,郑和觉有成。
此后二十年,五次去航行。
七次下西洋,里程难计清。
三十多国家,郑和把陆登。
最远达非洲,盛举世界惊。
带大量丝绸,瓷器茶叶等。
换象牙香料,宝石及物种。
带回长颈鹿,百姓喜相迎;
一四三三年,第七次航行。
行至古里国,病逝返途中;❸
郑和下西洋,规模史前空。
最大的船队,最远的航程。
英雄之壮举,史上留英名。
注:❶郑和(1371年?- 1433年?),一说本姓马,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年轻时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后在靖难之役中有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1405年(永乐三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郑和六次作为正使太监下西洋。1425年(洪熙元年)后,郑和任南京守备太监,1430年(宣德五年)受命第七次下西洋,一说在途中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今南京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郑和本人,也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展现出其外交才能、军事谋略以及精神品质,并赢得世人的尊重和纪念。
❷明成祖为宣扬国力,于1405年首次派郑和带领船队出 使西洋诸国(另有一说法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
❸古里国,又作“古里佛”,是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南部的一个古代王国,曾为马拉巴尔地区的一部分,其境在今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一带,为古代印度洋海上的交通要塞。这个出现于公元十三世纪的古国频频出现 在中国古籍之中,宋时称作南毗国,元时称作“古里佛”,明时称作“古里”,而在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的游纪中称作卡里卡特,有时也作公鸡堡垒。中文名古里国;所属洲,亚洲;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灭亡时间,176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