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荷塘随想
作者:老叟
朗诵:暖阳

去年六月,我陪老伴回包头照顾她年迈的父母。晚饭后我常常到附近的公园走走,散散步。
在劳动公园的西南角,有一个人工湖,湖的水面大约也就两三亩。在它的东南、北面是用巨石堆砌的山坡。那巨石层峦叠嶂,很有些气势。西边是用木条搭建的一个平台和栈道,供游人驻足观赏。湖面形似一个圆坑状。
初夏,水面毫无生气,只有一些零星的浮萍飘在水面上,看不出什么奇特之处。

不几日去看,只见湖的南面一小片长出细小的叶子来,有些还打着卷尚未展开,仿佛一夜长出来似的。其间还有一些小小的花蕾。
很快地,叶子张开来,那花蕾也开放了,原来是一种人工培育的、专门用于观赏的荷花。
荷花开了。莲叶也长得郁郁葱葱,花开得五颜六色,有红色、粉色、黄色、白色的。只是那叶,那花都是比我们日常看到的莲花要小很多,可也是很惹人喜爱的。
看到这些美丽的荷花,让我想起十堰白浪的那片荷塘......

上世纪七零年,大约是七八月份的季节,我不小心将右脚裸扭伤,脚脖子肿得馒头也似,哥哥背着我去团部医院治疗。
医院在我们住的北面,距我们住的有二里路,中间隔着一条茅塔河,小桥的对面是一片翠绿的竹林,过了桥往西,上得一道小坡,便望见那一片荷塘了。
正值酷夏,哥背着我衬衫都湿透了,我提议歇息一下,也看看荷塘的景色。
这片荷塘很大,有三十多亩,宽大的荷叶绿的可人,其间夹着无数盛开的白色的荷花,也奇怪全是白色,还有一些不愿出头小些的荷花,在宽大的荷叶下怯怯的开着,好似生怕骄阳把它们灼伤似的。成群的蜻蜓在荷塘上面小巧轻盈翩翩的飞舞着,或觅食,或求偶。塘底的蛙鸣此起彼伏响成一片。这片荷塘虽不及我日后看到的西湖、滇池的荷花那样香远益清,但当时也让我开眼界了。

荷花从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喜爱它田田的荷叶,喜爱莲花的冰清玉洁,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特别是古时的文人士大夫更是对荷花的品质倍加推崇,借以隐喻自己在污浊的官场中洁身自好,不愿意随波逐流的风骨,这其中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最为朗朗上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寥寥数语,一幅绝美的水墨画呈现在脑海中。
风从河岸上吹来,阵阵微风掠过,那荷塘的叶像波浪一样向对面倒伏过去,荷叶摩擦的“沙沙”声也一起随着微风而时强时弱,还有那些在荷叶上盛开的荷花,也一同随着荷花的波动摇曳着。我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在那样淡淡的月光、还有似渴睡人的眼一样的路灯微弱的光线笼罩下,一片幽静、沉沉的荷塘,被先生描绘的让人读来如醉如痴,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也如似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这样绝佳的句子,那时我似乎体味到了其中的一丝意境。

如果先生能看见今天灿烂阳光下的这片荷塘,他的那枝生花的妙笔,不知会写出怎样精美华彩的文字来。
想到忘情处,身子一趔趄,一阵剧痛让我回到现实中。
劳动公园这片水塘的荷花开得越来越繁盛,也吸引了更多的游人驻足观赏。一天傍晚,从老远就看见人头攒动,不能靠前。我看到湖边一个小姑娘,大约三四岁,正蹲着聚精会神地盯着地上一个玻璃瓶在看,我趋近前,见瓶内长不及寸的小鱼苗在游动。我问小姑娘:“小姑娘,这是你的吗?这里装的什么啊?”“是小鱼,我爸爸捞的”小姑娘回答我。“小姑娘,小鱼很好玩,可它们离开了它们生活的这片水,没几天就会死的,多可怜啊,如果等你长大了,小鱼也长大了,那时再看多好啊”。小姑娘抬起头没说话,似乎在想什么。这时一年轻男子又捞上一兜什么。小姑娘对那男子说:“爸爸咱们把小鱼放掉吧,这个爷爷说了,拿回家没几天就会死的,多可怜呀”。我见那男子脸上掠过一丝迟疑,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小伙子,看你的姑娘多可爱,你就听她的吧”。那男子拿起瓶子。连刚捞上的那一网,轻轻的倒入湖中。他的这一举动引来围看的人们赞许的目光,甚至还有一人鼓起掌来。小姑娘看着爸爸收拾好东西,拉起他的手,一脸的自豪,蹦蹦跳跳地走了。
多可爱的小姑娘,和她从善如流的爸爸。
时值夏末,归期已近。我惦记着那片荷塘,就又去看了一次。

半塘的荷叶都凋敝了,游人也显得寥寥。有些荷叶东倒西歪的扎在水中,只有一两朵迟开的荷花傲然开放,但早已没了花盛时节的气势。
不要紧的,我相信明年的荷花一定会比今年开得更繁盛美丽。也会吸引更多的游人来观看。
还有那个乖巧的小姑娘,她一定梦见自己长大了,她放掉的小鱼也长成大鱼,遨游在水中,穿梭在荷叶中间,我想她那时绽放的笑脸,一定比盛开的荷花更美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