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这是弘一大师向佛后创作的一首抒情歌词。据传,此歌成于杭州西湖的一游船上,是其日本伉俪诚子与其最后一次见面后所作。歌词表达了大师沉闷、孤独、抑郁的思想感情。
弘一大师,原名李广侯,字叔同,学名李文涛。祖籍浙江平湖,清光绪庚辰〈1886)年生于天津。其父李筱楼曾任吏部主事,后辞官经营盐业与钱庄,家境富裕。李叔同6岁便随同父异母的仲兄发蒙,其兄严苛于其,使其幼年未得天真,故从小就造就他孤寂的性格。十八岁时,由父亲作主与天津巨富之女俞氏结为夫妻,叔同甚不喜欢该女子,家庭生活长期不睦。及至失怙,为逃避其仲兄之严苛和俞氏之纠缠,奉母迁居上海,后东渡日本学习西洋油画。在日留学期间,与一日本女模特诚子结为伉俪。
归国后,大师一心效国,先后主《太平洋报》副刊之笔政,执教于津、宁、沪、杭多家艺术院校。然,苦于乱世,报国无门,抑郁至极。1916年正30岁时遁入空门,在杭州虎跑寺落发为僧,法号弘一。大师一生才华横溢,在诗词歌赋,金石制印,书法绘画等多方面均有卓越成就。但在生活上却极其简朴,粗茶淡饭,甘之若素;向佛后一生不收徒,不主寺刹。但邃于经论;从不谈玄说妙,惟以念佛、持戒高品示人。
中国当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先生曾写诗赞颂弘一大师的为人。诗云:
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1942年仲秋(九月初四)大师在福建温陵养老院圆寂,世寿六十有三。此后弟子奉灵骨分葬于福建泉州小山书院、清源山麓及浙江杭州虎跑寺、定慧寺等处,以垂纪念,据传:大师火化时,得舍利子百余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