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三乐艺歌隽硕
(藏尾诗,第七字竖读成标题)
添词泼墨老友(祝)
山披五花伊水(贺)
八八丹青日过(三)
刻刻舞翰天常(乐)
隶美篆精传功(艺)
律工韵馨唐宋(歌)
毛公捬掌文坛(隽)
赓续先贤红果(硕)
注:三乐即杨兄家衡笔名
这是84岁的于献龙老先生在诗苑的实验田里播种的新品种一一藏尾诗。让人一看好新鲜,许多人说没见过这个品种。
是的,古有藏头诗,于献龙老先生将藏头诗演变成藏尾诗,这是一种拓荒。相比藏头诗增加了几分难度。不仅要把八字一句话藏进诗里,还要在八字里面找出韵脚,达到即抒情又有节奏的目的。
于献龙老先生说,诗的形式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最早的诗歌是诗经,以民歌为主体。公元前四世纪楚国人屈原创造了枣楚辞一一楚辞。到了汉代出现了,汉乐府民歌,长于抒情。南北朝时期创造了七绝体。发展到唐代迊来了诗歌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一一创造了唐诗。到宋代运用散文句法创造了宋词。五四革命时期出现了现代新诗。随着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大势,诗坛上又出现了古体新诗、仿古体新诗、汉俳诗、三行短诗等新的形式。使令中华诗苑繁花竞放,灿烂辉煌。
于献龙老先生的藏尾诗,是一朵待放的花蕾,他已培育了几十朵。这一朵还将杨家衡老的名字嵌到诗中,又有了新意。读来感到幼苗茁壮,长势喜人。愿这样的花蕾繁衍开来,为诗塔增添新的星光。
于献龙,1939.11月生。研究员,曾任长春社科院常务副院长(主持工作),长春市社科联驻会副主席、党组书记。退休后从事散文、诗歌创作。任中华散文网特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长春汉俳学会副会长。出版散文集两部,诗集7部。
编辑李牧
编审献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