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党中央的总体战略部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需要。
一是中华民族从站立起来到富强起来的根基原因,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注入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活力。
二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双创方针,与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双为方向,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
三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主导旋律,就是解决世风国风家风和文风的实际问题,回应新时代中遇到的严峻挑战,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提供强大的精神财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活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
四是全面回顾中国历史,深刻总结国际现实,崇尚仁爱与坚守正义的为人之道;求同存异与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修齐治平与兼济天下的宏大理想;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进取精神;文以载道与以文化人的教化观念;兼收并蓄与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形神兼备与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与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为人类史的发展,增添了厚重的中国色彩和中国气质。
五是如何认识把握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文化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最科学最严谨最有生命活力的思想体系。
六是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振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
七是马克思主义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检验,是各种主义和主张竞技中的优胜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同中国实际的深度结合,就是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