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鲁奖诗歌

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提名
《裸原》阿信《山海间》陈人杰《磨镜记》伽蓝《落日也辉煌》耿林莽《奇迹》韩东《岁月青铜》刘笑伟《瓷上的火焰》卢卫平《天空下》路也《春雷与败酱草》叶丽隽《诗歌植物学》臧棣

【西部文学】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卢卫平和路也的作品
(202201039期)

卢卫平的诗
大海到底有多蓝
像蓝墨水
比我见过的最蓝的天还蓝
蓝得让我想跳海
蓝得我不敢用蔚蓝湛蓝
碧蓝藏蓝这些词
好像我一说出这些词
大海就蓝得不够准确
大海到底有多蓝
蓝得我只要看它一眼
它就会开口跟我说话
跟我波浪一样
无休止地谈论
大海到底有多蓝
秋天的担心
一群麻雀飞过
我担心飞得最低的那一只
暮色正在降临
我希望天黑之前
它能飞到安置在树顶的家中
大雁南飞
我担心落在雁阵最后的那一只
天空辽阔无边
它回家了
云中就不会有迷路的孤独者
地上落叶成堆
我担心最高的枝丫上迟迟
没有落下的那一片叶子
它已枯黄
我不愿看到大雪纷飞
它还没有归根
我坐在湖边
看风在水面精雕细琢的涟漪
越来越深
我担心我的凝神
让满湖的涟漪
在我起身离开的瞬间
成了我脸上的皱纹
河边的白桦
长得越高
它身上的眼睛越多
但即使有一百只眼睛
它也不会去看一眼
河水用波纹
将它剑一样的正直扭曲
成一根绳子
一道鞭子
一条蛇
它有自己的目标
就是向着天空生长
就是让在它的枝丫间
安置家小的鸟儿们
能把房子盖到弹弓
够不着的地方
它知道所有被河水扭曲的
终将随河水流走
它追赶的太阳
永远在它的头顶
为它加冕光耀的桂冠
惊恐
一个乡野少年
在放学路上
害怕雷声
可他看见一团团乌云
在雷声中
像一台台黑色的拖拉机
在天空的机耕路上
突突突突地奔跑
他更担心没有雷声
这满天的拖拉机
会熄火掉下来
砸到他头上
大海日落
只有大海
能邀请太阳
为夜晚的降临
举行如此盛大
而辉煌的仪式
满海尽带黄金甲
帆的彩绸猎猎飘飞
汽笛用万吨巨轮的吞吐量
吹响大海的长号
多少人在欢呼
用照相机的快门
挽留这仪式慢点结束
我沉默着
我知道在这仪式落幕后
大海会让我在午夜
陪着它醒着
大海会用嘶哑的涛声
说出我和大海
各自的孤独
两个人的海滩
你不向我走来
我不向你走去
我们陌生
却好像在哪里见过
离我最近的
是一块开满浪花的礁石
我在浪花的凋谢里
听见鱼的呼喊
离你最近的
是一条搁浅的木船
你拍了拍船舷
像是在空洞的回声里
寻找已消散的渔歌
这是黄昏的海滩
只有我们两个人
我们相距一百米
这样的距离
让我们都能看到
大海的苍茫
而又不会加深彼此的孤独
秋千记
这秋千是孩子们玩的
秋千架不到一棵
三年的槐树高
秋千绳能承受的重量
跟考大学那年我挑起的
一担水差不多
我人到中年发福
这秋千怎能经得起我晃悠
秋千架裂了
我的骨头没裂
秋千绳断了
我的韧带没断
一点皮肉伤是家乡用疼痛
让我记住当年和我
一起荡秋千的伙伴
我笑了笑比哭还难看
我知道这次比儿时任何一次
从秋千上掉下来都疼
但我只能忍着不流泪
更不能用哇哇的哭声
叫来大人一边给我抹泪
一边给我半块米糖
选自《诗刊》2021年10月号上半月刊

作者简介
卢卫平,1965年生,湖北红安人,珠海市作协主席。1985年开始诗歌创作,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北京文学》奖等。诗作入选《中国新诗总系》等200多种诗歌选本。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尘世生活》《各就各位》《浊酒杯》《打开天空的钥匙》《留言簿》等诗集。有诗歌翻译成英语、葡萄牙语、瑞典语、俄语等多国文字。

路也的诗
童年的河谷
一条小溪微服私访,被一条河流照单全收
另有一条运河一路唱着去了大海方向
三条河以横卧之姿,顺从众丘陵的意志
渐次推进,有了河谷
你出生的房子,石头紧绷
跟踪那些显露和退隐的星星
你上过的小学在栅栏后面
有一个独自的领空
你在池塘边钓梭子鱼的时候
抬起头望见打谷场,场上堆着谷捆
小动物窸窣其中
你用词语给了动物们
一个不朽的身体
狐狸在白纸的雪地上
留下了爪印,而雨中鹰
把稿笺当成命运悬崖来搏击
乌鸦以黑色来突破
纸的白色牢狱,云雀克服地心引力
从纸页的陆地上起飞,最终又降落
返回到纸页
你写给一个人的生日信札
从未压得住万千纸张的纷乱和战栗
唯有被写的动物是幸福的,你离世后
它们继续活着
你的童年完好无损
在这河谷之中,躲过了时间的追缉
入夜
赶在天黑前潜入张掖,月亮出来,顿变甘州城
博物馆闭馆,马踏飞燕停止奔腾,远放焉支山下
寺院虚掩,卧佛双目微闭,用打瞌睡来思索尘世
西夏的土黄草绿在时间里囚禁成青灰
一只汉唐的蠹虫在书中独白,通过注释连上了Wi-Fi
住如家酒店,在历史的虚无里熬夜并失眠
北风在窗外撞得头破血流
半杯酒使我壮怀激烈,来到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分界线
一下子成为边塞诗人
彩色丘陵睡着了并且梦见了明信片
寒冷使夜空深远,从那样的高处往下看
今天不过是别样的往昔,所有往昔也都是今天
苍茫
祁连山披着史书里的雪,在阳光下瞌睡
隆冬的大地贫瘠,鹰的影子在上面幻映出虚无
天空近乎一块将要出现裂缝的蓝冰
沿途延伸的高压线内部有风暴
在苍茫之中,时间的马达是微弱的
一棵光秃的白杨孤立,举着钻天的梦想
西北风以双手撑扶着河西走廊的两壁而行
丝绸之路问我可愿跟它一起去唐朝
欧亚大陆深处,我的人生由波音换乘高铁
长河落日间遇王维,天地悠悠中邂逅陈子昂
空旷
山在背后,前方是一条大路迢迢
积雪的清冽与阳光的明亮相交
谷地宽敞,一座寺庙在崖上悬挂了千年
把生死问题想出了一个大窟窿
白杨树大道尽力延伸,欲与蓝天衔接
麻雀起起落落,终生觅食
道旁的坚冰之下传来流水声,时近时远
岔路口忽现指示牌:药草村
真想趁着酒劲拐向那片僻壤,改变人生方向
在那里遇见古代的自己,在命里奔走
这旷远之地,仿佛在时间的背面
独自一人多么完整
茫茫雪原,把往昔和来日一起铺展于眼前
神不在任何地方,又无处不在
雨后,在山顶
雨停了,天空和大地的账已结清
谁不爱小山那湿漉漉的胸怀
它将我们举了起来,举至它的头顶
山顶的石桌前,我与母亲之间
相隔24年
时间长出了蘑菇
朴树被雨水压弯了自我
柏树清香里略带庄严
石阶向上的努力中隐含逃避
一座亭子并不能阻止岩崖追求凌虚
我和母亲在说话,越说越多
一场雨过后,在山顶,在空气中
仿佛有一扇门敞开
母亲节
多日不见,亲爱的阿花
你走过篱墙,步态比先前雍容
全无去年冬天雾霾里的幽怨
四只毛绒球跟在你身后
在豆棚瓜架下欢快地滚动
其中两只已经开始
练习爬树
相隔一个春天,你竟做了母亲
在流浪途中,没有耽误青春
天空从未像菜园之上这样蓝
云朵从未像山楂树之上这样白
你的孩子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认识母亲,已经足够
谁敢否认,连我们居住的这颗星球
也属于母系血统
儿女跟随你去流浪
踏上伟大征程,在通往自由的路上
风雨兼程
阿花,值此母亲节
一个没做过母亲的人
祝你节日快乐
院子篱墙上盛开的蔷薇花,统统献给你
寄自峡谷的信
我在西北的峡谷之中给你写信
而你此时在远远的、远远的东部
深入地球脑壳,探求伟大的记忆
峡谷里有密码和索引
岩石的波浪,岩石的脑回路
沾有时间的锈迹和青苔
天空窄细,阳光照进来,如一柄剑
使两壁斑斓
风在峡谷内部吹响萨克斯
巨石辐射出的凉,有依依惜别之意
峡谷有很多方式拼写出秋天
小野菊堵在峡口,等着被寒风撕碎
路过水洼,鞋袜沾湿
偶尔打瞌睡,恍惚回到少年
我要在此住一阵子,吃番薯度日
写一些并不发出的信
没有公务,没有生计,唯余自有永有的亘古
选自《诗刊》2021年1月号上半月刊

作者简介
路也,现执教于济南大学文学院。曾为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美国KHN艺术中心入驻诗人。
主要从事诗歌和小说创作,兼写散文随笔。
著有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199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心是一架风车》(1997年作家出版社)、《我的子虚之镇乌有之乡》(2006年长征出版社),长诗《心脏内科》等。
同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你的芳邻》(2002年山东文艺出版社),以及长篇小说《鞠是有的》(2002年群众出版社)、《别哭》(2002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冰樱桃》(2004年山东文艺出版社),《亲爱的茑萝》(《中国作家》2003年第九期),另外,还着有散文随笔集《我的城堡》(2004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获过《诗刊》第三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和新世纪十佳青年女诗人奖、《星星》年度诗人奖、人民文学奖。于2011年荣获“茅台杯”人民文学奖优秀诗歌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