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
文/翁堂明
门口的池塘里豢养着
几圈波纹
是柳树上跌落的蝉鸣滑落下来的痕迹
昨晚星子的影子还印在枝条上
它们蛰伏的方式和阳光一样轻
此时,水面波澜不惊
有一缕阳光
它飞翔的方式像看了某个人一眼
不留疤痕
当我试图走近
一枚石子从身体里跳了出来
而池塘收紧了身子
一只白鹭从上空掠过
笑红尘 诗评:
意象链接顺滑自然,关联没有违和感,画面感较强,陌生化的语言提高了诗意,还有调整空间,整体不错!个见勿怪!

麦收
文/张维清
是谁挥动镰刀,把自己弯成一刁麦子
举起火把的麦子,倒下了
金色的麦浪,倒下了
麦香,翻山越岭,去过河流,回到了村庄
沙沙地响声,擦亮了五月
仿佛我在黄土地里,捡回了童谣
诗句写在田塬上,那是麦子的远方
排比句挂在土地上
那是和风细雨,五月和炊烟梦见了美丽的穗麦
土地掀开黄被,从潮湿,黑暗中走来
发表洋溢,深情的感言
麦子把它的干粮或乳汁,交给了金黄
是谁捆起麦子,挑走悠悠的山歌
是谁拉起架子车,拖远自己和麦子
麦子在这幸福的时刻
干干净净走完自己辉煌,磊落的一生
明亮 读诗:
一首好诗,要具备点线面的基本构成,所谓点,就是要有好的切入点和起飞点,所谓线,就是诗歌推进的线索,所谓面,就是一首诗要有血有肉,要丰满,这样诗歌才能有美感。我们读《麦收》,诗人的切入点就是写麦子这个切口,线就是麦收的过程,这里可以放开了写,故事很丰满,顺着这条线下去,麦子与人的关系,麦子其赋予的意义,就是诗歌的面,定格了人与命运的关系 紧急着展示生命的意义,诗歌没有说教,却可以感受到诗人以麦子的成长为教材,给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意义非凡。

向日葵
文/张维清
横看是梁,挑走人间冷暖
竖看是扁担,挑走春秋
如果不被大地牵着
它像放荡的风筝,挣脱虚无和鹜远
夏天在半空上,素描
一朵葵花开成了太阳
把自己当太阳,笑起来比夕阳还美
把自己当背篓,装满唐诗和宋词,秦砖和汉瓦
它的长,长不过我的乡愁
它的矮,矮不过夏天的忧伤
我把它错看成从大地屋檐下纺出的一根线,缝补我的愁肠
又把它看成金色的花冠
戴在夏天的脖子上
还没等秋过完,凋谢了
谁说它黑乎乎的,一粒籽藏着一颗柔软的心
一粒籽,就是我的故乡
杆在多长,葵花的梦就有多远
只有那一粒粒籽被我嚼碎
才能听到我的心彻心痛骨地呼唤
笑红尘 读诗:
咏物诗考验作者创作时发散思维和整合能力,游而不离,增加层次感,是由“形”到“意”的过程。本诗具有这样的特色,语句上尚可再精简。个见勿怪!

错觉
文/何岗
恍惚间,我又做梦了
崖壁上,有浅紫的兰花开,有白鸽子飞
有血蝴蝶舞,有乱云飘,有草虫叫
梦正酣,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
远方的情人在自言自语
一一我正坐在灯下读一册盗版的金瓶梅
怎么感觉你像书中武松,又像西门庆
你啊,能不能告诉我
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阿范儿 读诗:
你啊,能不能告诉我/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什么样的人呢?你是一个地道的诗人。好与坏的心思,写的恰如其分。

落单的长尾燕
文/若槃(重庆)
在楼顶探头探脑,四顾茫然
刚刚修剪的小区树林
有它的巢穴
说不出口的
只能从肺腑释放出来
不能抵达与相见的
注定,在羽毛里愈发绚烂
飞翔的自由
原是凌风的孤单
头顶的天,好空,好蓝
这看似寻常的春日
一只长尾燕
模仿泣血的杜鹃
能否从你忙碌与苦痛的丛林
一声声,呼唤出
另一只失踪的长尾燕
阿范儿 读诗:
故事最美的地方,就是作者为读者创造了想象空间。就是巢,铸就地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