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川明代高观桥井记
文║吴雷
题记:古色古香的桥与井,都是历史的沉淀与默语!
——采云
汉川马鞍乡高观村地处汉川汉阳交界处,自古以来是连接两地人员往来的要道。一直听说当地有一座明代的青石老桥,近日和朋友专程前往探寻,经过四方打探终于找到了一座老桥,面目却已不是明代修建的那座,而是兴建于民国的一座青石板桥。但也历经百年风雨,桥身已遍布了岁月的沧桑痕迹。溯望历史,几百年前的某一天,一位风华正茂的年青学士路过此地,见过往行人纷纷拿瓶打水解渴,一时间心生感慨,不禁要为饮水思源,行善积德者丹青留赋,使行义者千古留名,亦系现今击鼓传花续美名之。
修建石桥的义民名为刘大本、字立之,明代汉川人,乐善好施、德行乡里。查清代清代《康熙汉阳府志.卷之十五.艺文志》许金《刘家节义传》,考汉阳郡旧志,载有义士刘大本,大本者,字立之,汉川县人也。汉俗多纤俭居积,大本既饶于财,独慷慨好施,叹曰:“君子富以好行其德,不然则守钱虏尔。”初艰嗣息,年五十有五,修应城县高桥、汉阳官桥二座,及井里利涉桥梁数十处,遂育一子,名桥生。······
而前文所说的那位意气风发的年青人名为饶杰,亦系汉川人,属明代嘉靖元年壬午科举人,任金华府推官。
考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坤舆典,卷四十一,井部》,《高观桥井记》饶杰:
高观桥当汉阳之冲,井次于桥南。杰尝过之,见行者挈瓶以汲于井,瓶罄而汲者再。饮者续,往来井井,其有穷乎。杰叹曰:非桥无以通往来,非井无以济往来之饥渴者,相依为用。旁有道人,愿请其旨。杰告之曰:天下无不偶之物,相因为用者至足矣,岂直桥依于井云乎。道人谢曰:富哉。先是穿井,义民刘大本曰:吾竭力以为,是井非徒济一人,将使人人无不济也。杰微笑,策马而去。他日过大本,诵其事曰:子有志于济人久矣,一井之功如此,况行道以济天下者耶。易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昔与道人言,其易之义与。井有亭,亭有石,愿勒斯言,以为行道者劝也。
有时间去看看老桥,有时间去做做善事,时光总是匆匆而过,义行人和赋书者皆千古流芳!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