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山口团里“万人会”
杨进文(苗族)
山口团(编者注:团,方言,指村寨),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花桥村,是一个人口尤为密集的自然院落。右旁古木参天,右舍一条溪水顺团而下,后方群山叠嶂,前向良田数顷。曾经左右两边都有通往“外面世界”的人行古道。建国后,西岩区邮电所投递员贺达凤沿着这条古道为花桥、中(威)溪公社送信递报近20年。
而如今,由于村村通了公路,这里已经不复当年的古风古韵。随着时间推移,那些古道则“渐行渐远”了,人们“出门”不是骑摩托车就是开着自己的小车。

山口团是一个以吴姓为主体的苗族村民的居住地。同时还有何、马、范、刘、段、戴、艾等姓氏人居在其中。长期以来苗、汉团结一致,建设新农村。他们戮力同心,使山口团的变化旧貌换新颜,家家起(修建)新屋,户户有余粮。目前,正是中稻收割黄金季节,新型收割机发出“轰隆轰隆”的声音,欢快地在大田垄里来回穿梭。
在对历史长河的记忆之中,山口团经历了千变万化。团里的那千年古树是“见证者”;团里的那口数百年古井同样是“见证者”。虽然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但是,这一带的长者常常在茶余饭后提起在山口团里召开过的“万人大会”。
众人垂泪悼英烈。1960年2月中旬的一天,湖南城步花桥人民公社在山口团里举行追悼大会,由公社书记主持,由西岩区政府杨仕旺区长致追悼词。沉痛悼念在参加修建金紫江水库时因失火而亡的戴桂兰等英烈。
2月6日深夜,金紫江水库建设工棚突然起火,火势迅猛,而疲劳的民工正处酣睡之中,而全然不知。当时,共青团员戴桂兰刚刚参加会议归来,发现情况不妙,她毫无畏惧,机智勇敢地立马冲进工棚,将何友云、朱菊香、肖碧云大声喊醒来逃出火海;接着她又再次冲进工棚,救出三个民工和一个五岁的小孩,而戴桂兰第三次冲进火海时,却被无情的火焰呑没了,壮烈牺牲,时年25岁。
在大会上,杨区长宣读了城步县委追认戴桂兰同志为中共党员的决定。在修建金紫江水库因失火而亡故的人员中,我们花桥人民公社有戴桂兰、杨宗幹、杨敦玉等数十名社员均不幸遇难……全场与会人员一个个眼泪婆娑止不住地往下流。
万人哽咽祭伟人。1976年9月9日,对于中国人民而言是无比沉痛的一天。在这一天的0时9分,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主席因病不幸辞世,终年83岁。当天16时,新华社发布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对外公开了毛主席因病逝世的消息。噩耗传来,我们苗家人民陷入到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群山肃立,资水含泪。9月20日上午,花桥人民公社在山口团里举行了一场庄严肃穆的万人追悼大会。只见坐在那临时搭建的会议主席台上的领导,手臂上都戴着一个黑色袖套,神情悲伤致极,说话的声音全凭那扩音器传出来。那天维持会议秩序的几个青年民兵“闲”得十分出奇,一点不像以往要在大会场不停地来回巡逻。当公社书记肖明哲含泪讲话,纪念“吃水不忘挖井人”的丰功伟绩时,露天广场上参与凭悼的社员们皆潸然泪下,哽咽着泣不成声。有个别眼眶浅的人,声泪俱下,嚎啕大哭……
万众一心“学大寨”。1975年9月下旬的一天,花桥人民公社在山口团召开万人大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农业学大寨”。公社书记在会上原原本本地传达了上级的文件精神,响应党中央发出的“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号召。当时会议的意图很明显,欲想将自己这个穷山沟,改造成一个大寨式的地方,以彻底解决当地农业问题。会场四周插有彩旗,寓意要让“大寨红旗迎风飘扬”!
会场上的主席台上红旗招展,台下与会人员群情振奋,个个精神抖擞。陈家大队党支书戴时伸、瑶塘大队党支书戴良玉分别在大会上做了表决心式发言:“树雄心、立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会后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公社召集各大队统一派出劳动力,来到陈家与石山大队相连的竹山湾一带,砍掉一大片松树与茶籽林开“大寨田”。记得在那工地上,不时地从高音喇叭传出鼓舞人心的歌曲:“学大寨、赶大寨。大寨红旗迎风摆,它是咱们公社的好榜样,自力更生改变穷与白。坚决学习大寨人,敢把山河重安排……”
其劳动场面十分热闹,红旗飘飘。挑土的社员们你追我赶,争先恐后,健步如飞。尤其是抬砸石夯的场景,更是热火朝天,大家扎起衣袖、卷起裤管,一边劳动,一边放开嗓子高呼:“嗨呦!嗨呦!嗨呀噫着!齐用力啊!嗨呀!再来一把!嗨呀!”一个扯着长声打着号子,众人齐声附和。那号声,呼声洪亮,震荡着苗岭山谷。
万语千言谢党恩。1978年12月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而后又走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推广。特定的政治形势的变化,重新确定了农村发展的方位。那年在春节前夕,花桥人民公社在山口团里召开了一个划时代的万人大会,叫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大会。
如今生活在农村,每天都是农家乐,城里人只有放假的时候才能来农村玩,美其名曰“农家乐”。而在农村每天都在农家乐,是多么的好啊!每个季节都有适时的水果,自己动手,体验收获的喜悦。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这次,我特意来到山口团里寻找那“万人会”旧址。如今的万人大会场旧址早已经没有了往日风貌,取而代之的是被硬化了的村民活动小广场,地盘也没有过去那么宽了。我把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瞬间都捕捉在镜头里,让它成为永恒的记忆。(2022.9.14)
推荐阅读:
点击链接-杨进文作品
作者简介:杨进文(笔名先进文化),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城步作家协会会员。常在《中国绿色时报》、《湖南林业》等报刊上发表文章。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