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轶先生《七律.故乡颂》简析
王楼
七律·故乡颂
木子
故里秋高景更嘉,应天时雨熟桑麻。
西风槛外染枫叶,白露篱边秀菊花。
戏水金鱼迎客舞,经霜红果向人夸。
笔端色彩任浓淡,自古声名誉迩遐。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画中融情的佳作。李轶老师是一位田园派诗人,其诗作多以清新鲜活的文字,反映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颇有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风格。这首诗可谓这种风格的代表作。
下面,我对这首诗作一简要分析,与众诗友分享。
这首诗题目中的“颂”已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即歌颂、赞美。
首联,“故里秋高景更嘉,应天时雨熟桑蔴”,首句说到了深秋时节,家乡的景色更加美好,字里行间融入了对故里的挚爱之情。第二句说顺应天时的及时雨使五谷成熟了。句中“熟”本是不及物动词,而在此句中却带了宾语“桑蔴”,这是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之一,即活用作使动词,意思是“使……成熟”。“桑蔴”用借代辞格,借指农作物。
首句中的“景更嘉”三个字总写家乡之美,统领全诗,并为全诗确定了感情基调。
颔联,“西风槛外染枫叶,白露篱边秀菊花”,这一联撷取典型的意象具体描写家乡秋景之美,都用拟人手法,把“西风”“白露”都人格化了。出句说西风染红了槛外的枫叶,对句说白露使菊花更加娇媚了。句中“秀”也是使动词,即“使……秀丽”。
这一联对仗十分工整。
颈联,“戏水金鱼迎客舞,经霜红果向人夸”,这两句再写家乡秋景之美,也用拟人手法,把金鱼、红果都当作人来写了。出句说在水中戏耍的金鱼迎着游客起舞,对句说被霜染红的沙果在向人炫耀自己的美丽诱人。
这一联也用工对,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句式一致。
尾联,“笔端色彩任浓淡,自古声名誉迩遐”,这一联收束全诗,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点明主旨,抒发对家乡的盛赞之情。上句说笔端的色彩可浓可淡,这是衬托,下句才是要表达的重心,即家乡的声名自古以来被远近的人所赞誉。“誉”在这儿是动词赞扬,“誉”后省略了介词“于”,“于”在此作“被”解。
通过分析,可知这首诗选材紧扣中心,笔墨集中,意象鲜明,写景有动有静,有形有色。恰当地运用动词、形容词,使语言极富感染力,动词如染、熟、秀、誉等,形容词如嘉、迩遐等。布局巧妙,结构严谨是这首诗的一大优长。首联用“景更嘉”总写家乡之美,统领全诗。二三两联分写家乡之美,撷取了枫叶、菊花、金鱼、红果几个典型意象,具体描绘家乡的色彩绚丽,生机盎然。最后一联点明主旨,收束全诗。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
这些写作方法技巧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2022.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