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人民网/无锡市音乐文学学会/封面新闻
http://sc.people.com.cn/n2/2022/0919/c345528-40130088.html
无锡市音乐文学学会 2022-09-19 12:50
歌声漫处是吾乡
——浅评《想念德阳》
[]黎正明
今日起,成都市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我也终于可以回老家德阳了。
最近这些日子,成都这座热烈鼎沸的城市在疫情影响下,安静沉默了起来,可人的心却难寻宁静。偶然间,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我听了汪贵沿诗人的歌曲新作——《想念德阳》。这首每天都有上百人转发传唱的歌曲,是他在江南无锡居住期间隔离时所写,“当我蜷缩在城市的沙发上,才发现格外想念我的故乡,当我压抑在高空的阳台上,才会感觉你最温柔的清香”,听着这首歌,浓浓的乡愁,不由得就在空气中蔓延扩散开来,让人鼻头酸涩。
歌曲开头便直接而冲击地抒发了诗人的浓浓思乡之情,创作之时远在故乡千里外,可故乡始终守候在那魂牵梦萦的地方。民谣式清歌吟诵,节奏舒缓悠扬,沙锤的节奏一下一下叩击在心房,钢琴的清丽与提琴的低沉配合上简洁却深情的歌词,未写德阳却满是德阳,脑海中的画面就这样缓缓展开:大美旌城,孔庙,石刻,落凤坡,九龙山,白马关,一树一水,一街一巷……德阳所有的一切都清晰浮现。
回过神来,不难发现,乡愁,月亮,江南,川西,是贵沿如诗般流淌的歌词中难以遮掩的字眼,这些字眼熠熠生辉,这些字眼泛着泪光。由于作词者身居江苏,从大概念来说,江南到川西,无锡和德阳更能显示出它的工整性,不过从德阳的这座重工业城市所处的川西的地理位置和无锡在江南的地理位置几乎很接近。曾听一位诗人说,贵沿这二十年来,一直奔赴在路途上,从川西到江南,从江南再到川西,这途中长路漫漫,这途中也创作不断,这途中也诗歌相伴,他一直在路上。
我品读过他的很多作品,《月亮是乡愁的影子》,《江南一帘烟雨》,《太湖是江南盛开的一朵莲》等等,曾经在第二十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千人观看的大剧院,由近50位演员专场演绎了《爱在江南》诗词颂唱暨汪贵沿诗歌晚会。将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推向了一种高度,无疑说他在江南得到了太湖这朵莲的加持,让他有了灵性和悟性。在江南的烟波画船中,在江南的绿水荡漾里,莲花摇曳,烟雨生生,可是,相思圆了,相思瘦了,潮湿的心事中,他却始终想念故乡的那一轮满月。
平日里,我们忙着工作,忙着赶路,忙着生计,心里紧绷着一根弦,像无法停歇的陀螺一样,疲惫不堪。偶尔闲下来,故乡的影子也只是匆匆忙忙在脑海里打个转儿,像落入河流的石子一样,只来得及发出些声响,就转瞬不见。此刻,疫情下一切都仿佛按下了暂停键,一切喧嚣消失,孤独感就无法抑制地涌上心头,难以排遣。正如歌曲中所述,越是孤独,就越想念德阳。思念悄然无声,思念振聋发聩,思念如汹涌的海水袭来,在孤独的时刻袭卷每一个在外的游子。听着这首歌曲,乡愁已不仅仅是作者一人成长的漫漫足迹,更是所有游子思乡的茕茕行吟,是一段心灵开出花来的艰难历程,是⼀曲古朴悲壮的古筝,跨越了千百年的历史长河,点亮了无数闪烁的河灯,捕捉到风雨飘摇中历史车轮缓缓驶过时留下的沧桑呻吟。
在孤独的异乡夜里,每个游子都在深切地思念着故土吧。乡愁很多时候就是一种符号,是刻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印记,是流淌在我们骨骼里温暖的东西……那石桥上烟雨晕染的青苔,绿水中朵朵莲花摇曳生姿,露水从花瓣上缓缓落下;北风在草原上呼啸而过,野马踏过溪流奔向远处,蒙古包里有人走来,手中捧着洁白的哈达;走上高原,眺望雪山,风马在折多山上飞旋;篱笆墙下,黄狗亲昵地吠着,老槐树,竹林盘,粉蝶在油菜花丛中扑闪……一幕幕属于家乡的场景,当时只道是寻常,却在这些时刻成为最珍贵而光亮的宝藏,在孤独寂静的时刻在心头涌现,乡愁这颗小小的种子,埋在心中的最柔软的地方,被思念浇灌,生发出嫩芽儿来,根却深深扎在故土之中,“远方城市虽然富丽堂皇,落叶归根才是最终方向”……
“不知流浪的心还有多远/你始终守候在那个地方/绿水青山杜鹃芳/旌阳湖畔戏鸳鸯/让我思念的,让我徘徊的/是回家的愿望……”歌声漫处是吾乡,亲切的语句,轻慢的唱调,细腻的歌喉,从歌词到歌曲以及歌手深情的演绎诠释,不得不让我反复细听,泪水含满眼眶,我不由得想到我的故乡什邡,想起蓥华山、青牛沱,想到车家湾,想到我年迈的父母,我禁不住想快快回家见到他们。在这共鸣之下,就想大声唱起:
“那是我永远的故乡/那是梦开始的地方/哦,越是孤独/越想念德阳/……”
月亮高高挂在了空中,越是哼唱,就越想念家乡……
——选自【无锡市音乐文学学会】官方平台2022.09.19
——选自人民日报《人民网》2022.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