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余一书画作品选 序言》
文/余一
《余一书画作品专刊》,先用网络平台推出,得益于国内几大媒体,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好品牌”栏目及“好品牌书画院的推广,在本人及广州的朋友还有几位专业书画家的策划下,该作品集收录了余一近五年来的国画、书法作品。这是我多年前的一个夙愿,因为小时候过麻疹,小学二年休学在家,于是央求我外婆从山区小镇徒步几十公里,买回一套蜡笔与两盒水彩颜料,几支画笔下,开始无师指导,仅凭自己的小聪明与摸索,开始画画。
那时的我在家中的木板墙壁与砖瓦墙上,画出了我大批的临摹作品。有香烟盒图片、火柴盒上的火花、家中被子上的凤凰、鸟雀和各类花纹图案,最后是临摹家中自己省吃俭用购得的小人书——名家画《连环画》,其中有《武松打虎》系列、《西游记》系列保存了几十年,随着新农村建设,我的系列绘画册子与作品随着祖上老土屋的坍塌而淹没在岁月的灰烬之中。
从小的愿望,是成为一个画家。因为作画家,可以随心所欲地画出自己想要画的一切。做个画家,源于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面最后一课是神话传说《神笔马良》,画笔有魔力,可以让罪恶的人在风波里丧命!这就是为什么要做画家的动力———-画笔有神性,她是一种力量。
可惜,这个幼小的夙愿被压抑了,因为我的小山村,没有一个会画画的人,也不用说找个老师辅导,更不必说上少年宫。在读书要文化成绩,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学习氛围下,我的愿望落空了。
但现在我想:做个画家画画,可能有其功利目的,而现在的余一搞书画,纯为个人爱好,不求回报,只顾耕耘。虽然梦破碎了,但笔还在;虽然画家当不成,但诗人、书画爱好者,我还是有信心的。
本次的推送,主要是2020年庚子疫情以来的绘画小结,这里增补了一些以往的作品,并将手机屏幕的画面进行了调整,便于各位朋友先睹为快并收藏、点评,这是余一对自己书画作品的一次全面检阅,涉及的年度之跨度有四年之久,也就是说,是我最近四年间首次拿起毛笔作画,一些练习的草稿与想像之作。
记得四年前,首次用毛笔画《雪狼印象》与《广州园林》还有《老屋》,发微信朋友圈,得到许多朋友的点赞和关注。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拿起笔就不停地画,我有个观点:平时练习当创作,真正创作当练习。因为这样你平时的每一个临摹与绘画都是高要求的,一旦参赛或应征来创作,就会没有压力与紧张啦!就这样积一成多,集腋成裘,遂有了此网络画册也。余一幸甚,幸甚。谢谢各位朋友及四海方家之不弃。
《余一新国画精选集》集子里的只是我整体画作的三分之一(大概从六七百张作品里精选一部分),我爱画旧屋,源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旧屋、老土屋,各地的老房子,有一股陈旧和昔日遗存的味道,更有她几百年的风雨沧桑,丰富的故事和里面的人文,坚定了自己有朝一日画下来的冲动。但收集故园,老房子,古屋的资料在十多年前,甚至更早。以前我做文化编辑的年间,经常在网络空间留心这类资料。比如牌坊,我收集过三千张各地不同造型、江南塞北等地的不同图片;单我们各地的古镇、文化老街、各种风情地貌的建筑,图片达一万八千多张,正是这样广泛的关注与收集,让我随心所欲地画着各类老房子,土屋、木屋,围屋、窑洞;亭台楼阁与破旧茅舍,这些都是现代都市人行将忘却的“故园印象”。画故园,弥漫着乡愁;画旧屋,唯有增添惦念的情愫;画老房子,成我心上病。这就是我们人文摄影与人文油画所及的乡愿吧。
但最近,我接到我的老乡,原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创作编导室主任、著名书法家、诗人吴国平老师的点拨,他忠告我以后画老房子,少画断壁残垣,颓墙断檐,因为这些东西在国画中一来不可以挂出,二来是风水中之大忌,三来会影响自己的健康。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们聊了近一个半钟,从书画聊及诗歌,从创作聊到欣赏,给我许多启迪与感悟,这里真诚地向吴国平先生致敬!——谢谢老师。
所以,此作品集之后,我必须调整思路,改进技法、转变观念,今后多画美的、新的、好看的、有历史底蕴、富人文价值的,有保存意义的,可以张挂的“新故园系列”。
人生中有学不完的,画不完,看不完,美不尽的风景,但总有一个点、一帧图、一个剪影属于你我心仪的,那就是我们心中最美的时光。
(一)老房子《故园系列》

【1.湘西吊脚楼】
【2.黄昏诗意】

【3.沧桑不改凌云志】

【4.晨曦里的老村】

【5竹林清荫图】

【6新农村建设】

【7古柏森森古村行】

【8石板巷之午后时光】

【9梧乡古村落】

【10.古村新菜圃】

【11.小镇】

【12 .老屋依旧偎夕阳】

【13. 岭南特色民居——镬耳屋】

【14. 老屋——围墙下】

【15. 山寺雪霁图】

【16. 石镇之石头巷】

【17. 夕阳下的老屋】

【18. 石屋】

【19. 围墙边的两棵树】

【20. 老屋无声咒逝华】

【21. 村口——外婆家】

【22. 家园之一】

【23、试问乡愁】

【24、《家园》之二 】

【25. 清居雅趣——山乡旧屋系列】

【26.滨海闲居——小屋】

【27. 家乡湾仔记忆】

【28.门前两棵树】

【29. 湖畔人家】

30.《余江青田港古渡头》

【31. 岭南古厝】

【32.深圳某城中村一隅】

【33.山城暮春听东风】

【34. 南方小院】

【35.小镇自有春秋史】

【36.湖畔相思梦亦深】

【37. 小径深深深几许】

【38. 夕阳山外山】

【39. 池塘边的村舍】

【40. 古寨春早又远行】

【41.午后的阳光】

【42.山镇的拐角处】

【43. 冬日】

【44. 老街悠悠】

【45. 雨巷——最难忘的倩影】

46.《春望》

【47. 古镇夕阳别有情】

【48.朱熹诗意——半亩方塘】

49.【村口】

50.【望乡】

51.【山海之间有人家】

【52. 民宿新天地】

53.【风雨茅庐】

【54.故园情结——小舟泊岸自听风】

【55. 吊脚楼下闻马蹄】

【56.旅居加拿大的同学之别墅写意】

【57.想象中的五柳先生居】

【58. 水碓老房——记忆里的复原】

【59.疍家出渔季】

【60. 侗乡村口写意】
【61. 江南诗意】

【62.红房子】

63.《归航》

【64. 陕西商洛古屋】

65.《晨曦》

66.【山色晴明】

【67. 山城春归图】

【68. 静湖写意】

——————————
【69. 故园只在回眸间】

70.忆从前

71.古巷

72.阁山古镇

73.赶圩

74.村居春早
…………………………
*(二)鱼系列




【局部,横着手机看】








*(三)黑夜系列

【艺评】 漫谈余一先生的“黑色系列”绘画
文|天津作家、诗人【吴翰水】
余一先生的作品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是不太懂画,略知道一些基本技巧而已,品到哪里写到哪里。
以线条勾勒,皴擦之笔不再多言。多以黑色为主色调的画面。不同民族对于色彩的理解不同,中国的黑色从我的理解上,有严肃,恐怖,庄重甚至飘逸的寓意。从余一兄的画风中,解读黑色,首先给予人的是视觉的冲击力,从画技上延伸黑色素的那种力量更有对社会,人性,自然的理解。
他的几幅以暗色调为主的绘画里,黑色比较浓重的或云(这是我觉得不适合用乌云来代替)或远山或树木或街道,有拱桥下的凝聚的阴暗面,也有街肆,路基。水墨画本身用墨干湿深浅留白已经构成了厚重的中国画的内质。
而余一兄的黑色表象上更浓,有大写意和小写意的特点,有西方印象派的痕迹。深沉里有飘逸,从追求崇拜自然的“道”学中沉淀自己得以升华,又涵盖了“悟”人生的道理,也可以叫禅。
从黑色中,这是我能作为欣赏者感触到的。“山雨欲来”棚瓦琉璃暗淡中的给予人的纠结,白色房屋(南方的房屋感觉都是白色的居多,不像北方的民居)用了些许国画色彩绘制,让观者多了留恋幻想憧憬过去时光的味道,给人有压力紧迫感,启迪人们更应该珍惜目前拥有的。越浓烈黑,通过几笔亮色的陪衬往往越直接间接凸显其越积极内涵性的一面,这是余一兄的黑色的一个显著特点。
黑色都是压抑,多是恐怖,我觉得如何在色彩中阐述对自然理法的解读,启迪人性是作品的上乘之作。“夜色”同样是这样的效果,黑的越浓烈越光明。当然会有一种说法,就看到了黑暗,加重了低沉甚至消极的情绪,这就属于表象了,缺少了内涵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无论如何,终究再思考,再路上不断的探索。
我仔细看了余一作品,尽量能去触摸整体的作品内在,凭借自己的印象写了,不卑不亢的自然流露去写,去评论,感觉写的表达的还是不够,那种黑色或许正是日拔云开前的黑的极致,黑的“启蒙”,是期待,是内在情愫含蓄衬托的一种表现手法。
观《老街午后之阳光》是余一作品中色彩反差比较明显的作品。老街瓦肆之妙笔跃然纸上,木屋砖瓦的岁月,笔法老道。布局上结构严谨,横竖错落有致,那屋,那瓦,那人,那街,那耸立的电线杆更突出小街村落的写实和看客的心灵上的贯通,贴近写意的笔法更让此画融合到欣赏的艺术性中。
写实中突出人们生活朴实无华和作者的真挚情感,平淡安静的生活态度,这里没有得失,只是明媚阳光里的宁静,这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对人生的平淡是真的诠释。此画黑白色彩,纸张微黄,却毫无赘感,反而更平添了光阴的色彩。
余一兄善写古体诗词。其古体诗中用词华丽兼平质,立意明确,文胆有之,修辞形象,往往一字提升了诗的质地。匆匆略过,窥之一二,探之三四,古体诗形式上起承转合,逻辑紧密。看诗总能联想起余一兄的画作,挥之不去的色彩,却有武之豪放心绪,又让我主观的涂抹在唐诗宋词里,去揣摩去联系,或者书画本一体的道理了。刘勰曾说,诗文的内容是理、志、气相联系的“情”,形式上表现的是“象”与“文”相结合的“采”。两者的关系是“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我倒是认为能诗者亦能画方为美,这是“江山如画”的道和理。
想起八大老先生的“眼”,和余一兄的画的“黑”。可谓:“八大山人真迹后,谁留余一碍心符”。他的这组有自己个性的绘画作品,独立于当代画坛,是有其独特视觉与别有心裁的,相信许多观众会有我一样的感觉的。








【戴月归】
(四)动物及人像系列










——————————
*(五)书法系列


【为浙江绍兴某书院题写“德泰堂”字号】


【余一题写的《长生书院》】

《天道酬勤》








【为著名学者,江西乐平人——风一老师题镜框】




(心经书法之一)

《木板书法对联》




《延年》

《弘一法师,临终遺偈》

《岳阳楼记》

《古道西风》

《王夫之遺训:孤愤而命,正学而力》



【余一书法在巨典年会上受捧】
——…………——……——……
【六】(硬笔书法系列)






————————————
*【七】余一彩墨系列

《桃花红了》

《春鸟在歌唱》

《归舟泊岸》

《日出印象》

《秋日私语》

《山西河曲民居》
《花事春风图》

《相逢》

《春入爱晚亭》


《半亩方塘》

《春鸣溪涧图》


《长城印象》


《秋韵扇面》

《落花时节又逢君——唐诗写意》

《一泓秋色图》

《廿四节气系列之春分》

《朱熹诗意》

《云山有渡自天涯》

《鹰潭龙虎山世界自然资源——象鼻山》

《朱熹诗意观书有感》


《碧潭夏花图》
** *** ***——————*** ***
【艺术家余一·简介】

余一,原名金繁荣,一道诗兿社总策划、总社长、总主编;1972年12月2日生于江西余江,字简瀛、斋号:索盦、寿研斋、鹤斋;网名有余一、余一先生、八全余一、蘭一娓、曲砆、及八全君、籣娓圊、八全逸客、畈溪客、拾乐园主人、箨堂、金锐、双止斎等。
本人自幼酷爱书画篆刻、受外祖金有堂公的民间书法启蒙,又受教于福建著名书法家范宗栋、鹰潭姬佐秋、古文专家徐进诸先生,张维舟先生等,业事大进。
现为深圳某书院副院长及研究员,深圳雅一龑文化传媒等多家公司任文化策划及顾问、深圳荔园诗社、长青诗社、上海诗词学会专家委成员、广州岭南诗社、全国仓央嘉措诗友会总策划、诗评委员、东方诗人诗社策划兼评论、中华诗艺社策划及书画顾问、深圳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鹰潭市书协会员,中华华夏诗词协会理事,原鹰潭诗社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余江诗社理事等;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书法篆刻大赛获奖,诗作入选多种报刊、杂志、诗集并开专栏;
著有《现代长生经1200首》《避险诗词600首》《鹤斋钝吟99版》、《余一小语叄辑》、散文集《知向何方》、《余一启示录四册》、长篇小说《虹蚀》及《中篇小说·爱如雾亦如电》等数种,诗作达5500余首,出版文字达五十万左右;与他人结集出版诗集,散文集多部;
近2年来,通过微刊平台,为海内外300多位诗词家、小说、散文家、各类艺术家进行艺术评论,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力;
编辑网文、博文达800万字,2020年6月,与上海诗词学会黄汉江先生等执行主编《上海滩诗叶》,获世界吉尼斯纪录认定《全球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收编诗词范围最广的单部诗集》。
余一责任编辑多部书籍,《中国乡村厕所革命的实践与经典案例》、《江西古贤在广东》、《致慧100讲》等。
有书法作品被省部、市区、乃至国家领导人、英国、日本、韩国、美、德、荷兰、澳洲、北欧等国际友人收购、收藏,
本人联系QQ:1144619646及微信15919721890!长年承接各类文字编辑及书籍,画册,传记的写作与制作,文案策划及企业文化打造。
………………………………

【本期策划】犁骚客,余一
【制作】笑笑天
【责编,审核】纯憙
【监制,艺术顾问】 燕焕然,胡一盟

【出品方】一道诗艺社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