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心所不忍
窦维博/甘肃

偶然听到工作点附近的野外有狗的嘶叫声,这已经有两三天了,但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原以为是周边农户家在虐待狗呢。
今天早上无意间出去在附近的一个在建景区溜了一圈,又听到了声嘶力竭的叫声,而且这声音好像就在自己身边,结果寻声过去,才发现离自己行走的便道边不到一步的地方,长着一堆灌木和很多蒿草,声音就是从那里传出来的。
如果不是这凄厉的叫声,谁都不知道这树丛里隐藏着一个有三四米深的圆筒形深坑。坑沿周围的蒿草虽然不是很密实,但不特别注意还是发现不了的,而且便道上还不时有行人和车辆来往,细思恐极!
我小心地拨开坑边的树枝和蒿草,才发现坑里面是一只背部黑毛、腹部白毛的小狗,很弱小,在坑里无助的嘶叫着。看看坑边的状况,小狗也不至于看不到危险,而且坑里什么也没有,也不至于下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况且坑也很深。不知道它是自己掉下去的还是被人扔下去的。

很想救助小狗,无奈坑深没办法,周围也没有过往之人,更没有必要的用具,只好看了看小狗无助的样子,然后狠心离开,任凭身后凄厉的嘶叫声刺激着自己的神经。
这个小狗比起在野外拖着被打猎人下的铁夹夹住爪子而艰难行动的流浪宠物狗更加的悲惨。中午无事,带了点吃剩的馍,还有一塑料盒水,因为小狗肯定几天没吃没喝了,就算给它扔点吃的,没水喝照样会死。
来到坑边,没有听见叫声。向坑里看去,小狗卧着,状态不是很好。把带的一点剩馍扔下去,小狗也没有多大反应,只是蠕动了一下,看来饿的不轻。然后把水盒扔下去,结果摔破了,水洒了,白扔了。小狗也没有因为有吃的而有所行动,依然卧着,只是用嘴巴拱了拱嘴边的馍,或许是在判断是否属于毒物。
我在坑边呆了一会,想看着它吃食,但也没见小狗站起来,还是一直卧着,感觉它可能不行了,只能暗自叹息。实在等不到看它吃食,也不见它站起来,只好无奈的离开。
下午又出去闲走,偶然又听到坑的方向传来小狗的叫声,那声音明显的弱了许多,但依然那么凄厉,然而这次听到的叫声让人明显的有一种很凄凉的感觉。我没有再到坑边去,因为天渐渐的黑了,主要还是不忍心看到那个情景……
看来命运不只是对人类不公,动物更是免不了如此。人类遇到这样的不幸大概率会被救助,而动物就不一定了,大多就只能听天由命了……多么无奈的自然界!
由此不免想到一个社会问题。
如今的乡村道路边、田野里不同程度的存在或遗留有曾经的废井、废窖、废坑等。由于现在乡村农家不再用柴禾作为燃料,野外植被茂密,那些遗留的废井、废窖、废坑都被茂密的杂草树木遮蔽,没有进行过必要的处置,况且不易发现,时间长了人们也不记得,小孩更是不知道,成为一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对于这些隐患,我们不仅要防止人掉入,也要防止家畜家禽掉入,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件,后果和损失当然是难以承受的。
家养的小动物虽然与人有区别,但它也是生命,至少也是和我们一起和谐相伴的。家畜家禽掉入是一种经济上的损失,而小动物不管是自己不小心掉入还是被人为扔下去,这或许对我们的经济没有影响,但至少是一种“虐待” ,因为我们的社会提倡保护动物,况且它们也不对我们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我们又何必去藐视它们的生命呢?
自然界的食物链决定了一些动物就是被吃的对象,但作为人类是否应该讲点“吃德”,不要太过于“残忍”。
在一些村庄或景区周边,树木草丛茂密,有栖息的野兔或野禽,人们为了“美食”,可以下一些捕兽器,去捕捉野兔或野禽,但有时候往往会让家养的小动物遭受危害,最近有好多流浪狗被这种捕器所侵害,它们爪上带着铁夹艰难的流浪,觅食都成了问题,而又无人去解,还要承受痛苦的折磨。
那些流浪的小动物都不怎么被周围的人待见,当然,动物毕竟是动物,动物的兽性、野性是本能,会给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农田造成困扰,这也是现实的存在。然而,在人口稠密区,这些流浪的小动物它不是自然繁殖的,而是被曾经的主人遗弃才形成这样的一个动物群体。
它们曾经都是主人怀抱里的宠物,是否会被遗弃,全凭主人的心情。一旦遭遗弃本来就是一种不幸,因为它们是“动物”,人类拒绝它也是天经地义,这是它们的宿命,但我们最好不要让它们再遭受二次伤害,让它们不受威胁的自生自灭也是一种幸运。

所以,从社会安全角度,从对人的安全角度去考虑,治理乡村道路边、田野间的废井、废窖、废坑是当务之急,更希望人们不要在野外随意安置捕兽器,威胁那些无辜的流浪小动物。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况且流浪猫狗本来就是被人们豢养过的宠物,也曾经陪伴过我们,是否更应该怜悯一下它们?更何况这些威胁流浪小动物的因素,也会威胁到我们自己。
同理心,当看着曾经被养过的那些流浪着的猫狗用一种无助或乞怜的眼神望着我们时,我们的内心会作何感想?

窦维博,男,汉族,庆阳市西峰人。笔名、网名:江河水。庆阳市西峰区作家协会理事、会员。《西峰文化》执行主编。文史及古诗词爱好者。自号“庆阳文史拾荒者”。主要致力于西峰地方行政区划、建置(建制)地理及人文自然等人文历史研究。著有《西峰物产》《西峰政区史略》《西峰建置机构录》《西峰地名辑要》等文史著作。参与编纂《萧金镇志》《西峰历史人文丛书(第一辑)》《西峰区志》《庆阳古村镇•西峰卷》等史志、人文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