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佩君,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创作。诗、散文和小说均在《文学报》等报刊发表。2003年由北京文联出版社出版诗集《行囊》。2008年获上海市“五一文化“散文金奖,2008年获北京文学文学散文三等奖。2017年长篇小说《弄堂深处有人家》由丹飞传媒有限公司签订改编电视剧的合同。2016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诗集《魔都咖啡》。2018年由上海文汇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无法刹车》。2020年获得上海苏州河公共艺术奖,并将获奖的诗镌刻于苏州河公共空间。2021年一首《永不消失电波》的诗得到中共中央宣传部推送。如今仍以创作为业余生活。

小说人物的最终回归,于沧海一粟间隐匿(之十)
今音(雍赓)评论:
在小说《人生无预言》第259页,又把原来的一班人马汇集在一起,甘草、程风、姜红宇、祁峰、钱栗谷。结果这顿饭没有吃成退单了。第85章写道,祁峰怀孕了。此话由祁父当着姜红宇的面说。这时候,老大家里正在办白事。而祁峰要到老大那里去拿户口本办结婚证。这是小说有意思的地方。把红白两件事放在一起叙述的用意,更加使得人性复杂起来。把亲情之间各取所需的利弊关系写的透彻,既残酷又严肃。也印证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所谓道理的正确与存在的价值。
小说的场景转换除了用章节数表示以外,还用了块状结构来显示其地域的差别,比如第86章开头只用了一句话来表达,“添添送走老二之后”。无意中读者的思绪会被这句话牵引去了内蒙古的镜像张力,十分夸张。接着,姚妤婷从养老院抽出资金而不再投资。祁峰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第88章,祁峰要临盆了。小说的节奏明显快起来。
接着,祁峰的儿子姜遇丰也一天天长大。老朱的女儿朱晓丹也和站柜台的老大结识,得知老朱搬到新房子就得了脑梗。小说从年代角度,大胆地采用跳空和隔断的技巧写法,一下子把几十年时间都浓缩了。
此时的老二女儿添添已经在读大三。姜红宇因养老院资质问题被人投诉,导致他要和祁峰离婚。祁峰中了3百万大奖。祁峰开始学炒股,在群里看见米糠。在第93章节,添添已经到钱栗谷公司上班。她知道老板就是打伤自己父亲的人。小说把这些信息凸显和纠葛在一起,让人意识到预言在这里都起了滞后作用,但有一点让人甚至觉得有点诡异,那就是老二的女儿到钱的单位去上班的下意识究竟是什么,是想伺机替父报仇呢还是其它。
小说在写到人物这层意识时,采取了一个止和混沌的手法。像这一种表达含蓄和读者对人物引起的猜想,是其它文体所代替不了的。这就是小说语言组织结构的魅力。
祁峰从93章之后,在小说叙述上则是隐出,没有过多的进场,把时间和空间都让给了祁家人和邻居们是因为要受住房拆迁的情节需要。小说需要用历史事件来烘托大时代的背景。小说需要作背景介绍。在第96章后半部分,祁峰出场了,她是为了父亲大便失禁被救护车送医。
然而,在第97章和98章处,以提及祁父和老高住在养老院的同一个房间里的事实,又让人感觉到人物对归宿感理解,是因为小说写出了人物关系之间的轮回与巧合的有限,包括结识、相处等无不都在一个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的圈子里穿梭不已。
像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想起许多令人啼笑皆非和深思荒诞的人际过往。但一般都是以沧桑和沉重结局。这完全符合生老病死的规律。比如,五十多岁的甘草也在郊外为自己买了一个能够安身的房子,要从养老院辞职了。有关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一说,也终将在这里再次印证。老二对祁父围绕房产的继承权进行逼宫式的催签字,也已经有悖于正常的伦理关系,老二为了达到夺得房产已经伤心病狂的歇斯底里发作,基本上已经原形毕露了。其行为操守横跨了第98和99两个章节。老二的行为令人痛心与不齿。
接着就写到常宝庆在厨房炒菜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被救护车送医。小说对其中事件串联的寓意也比较明显,显在一个因果报应的关系上,也是对现实提出了一个警示性的忠告。是小说的善意体现。
在小说的尾声中,祁峰在同学聚会上得知周逸平也已经离开人世,听之,她不仅唏嘘不已。姜遇丰也已经读高中了。世事如梦,转眼就是百年的感觉,祁峰觉得这样的情绪越来越清晰,是因为曾经从小看着自己长大的长辈,现在都陆续送进了养老院。这是一个轮回。
世界上有许多轮回,都在悄悄中和情不自禁中发生着,它们和预言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系,但也会被冥冥之中的某种思绪所影响和束缚。这就是小说众多人物的思和念本身存在的活动过程,永远都是一个谜的影响在起作用。而这种意识究竟来自哪里,恐怕连心理学专家也解释不清。这就涉及到了一个社会形成和发展对人物产生的根基影响,在小说中是一个无限性的话题。
作者:陈佩君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 空
萧 潇 秋 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雍赓)
